【中国阀门网】3月26日,由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主办的“2006年度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损害预警信息通气会”在北京举行,对去年石化产业损害预警工作进行盘点和梳理。这是商务部多年来致力于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系统工程的一部分,为维护产业安全,提升产业竞争力服务。标志着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基本完善。 2006年3月16日,我国石化产业预警机制启动。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在北京召开的2005年度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损害预警信息通气会上宣布,由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联合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海油和中国化工协会等单位,建立了工作交流平台,使通气会成为行业交流产业损害预警信息的权威途径,成为政府、协会、企业工作的基础支撑。该机制的建立,被认为更有利于监测分析国际经济发展变化及进出口异常情况对国内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在这个平台上,政府、企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结合各自开展的产业损害预警工作,探讨预警工作方式,确定敏感产品,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判断预备警趋势,评估预警效果,前瞻性地提出预警预报。 这样的会议每个季度末召开一次。有时会根据行业阶段性的特点,确定不同的主题和会议方式,适当扩大会议规模、参会人员的范围,获得更多的宏观经济信息。但会议的核心工作是保持预警工作信息沟通。 商务部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7月,商务部委托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开展《重点化工产品的产业损害预警信息监测》课题研究工作,目的是了解重点敏感化工产品国内外生产、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及如何影响、反映重大突发事件对化工行业的影响,并分析国内化工产业的竞争力状况。 在更多行业建立并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是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的主要职能之一。而此前,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已在钢铁、汽车、化肥等三个行业建立了同样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背景链接 中国石化是我国较早建立具有模型系统的企业级产业损害预警系统的企业。2004年8月预警系统试运行,2005年进入正式运行。 预警中心根据严格的预警系统工作制度,遵循标准工作流程,每月定期收集监测产品数据,通过模型计算和专家综合分析,全面监测产品进口和国内产业生产经营等情况,跟踪国际国内贸易救济措施信息,及时预报产业损害警情,编制预警月度报告。 (来源:互联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