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超精密加工的发展动向和展望

超精密加工的发展动向和展望

      2006/1/13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572

中国阀门网

超精密加工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日趋成熟,不论是超精密机床、金刚石工具,还是超精密加工工艺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超精密制造技术系统,为推动机械制造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正在向纳米级精度或毫微米精度迈进,其前景十分令人鼓舞。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实的情况又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依然存在许多困难。  1 综述  超精密加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的发展综合地利用了机床、工具、计量、环境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等的进步。日本的津和秀夫教授形象地将超精密加工比作富士山的山顶,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已到达了精密加工的顶峰。日本的文献上,经常出现向极限靠拢的提法。虽然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有些模糊,但是很形象化。实际上,加工精度在现有的水平上再提高一步已是相当困难。以现在的产品而言,凡是要求高的尺寸,大部分是超越现有标准的,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超精密的实际情况,相当多的要求,均以技术条件的形式来表示,或标明具体的特殊公差,而今天除了精度以外,对表面还提出了新的要求——表面完整性。日本谷口纪男教授往往将超精密加工技术与微细加工综合在一起来加以介绍,客观上反映了两种技术的交叉,也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本文想就超精密加工发展的趋势,说明一些个人的看法。   超精密加工技术随着时间的推延,精度、难度、复杂性等都在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加工技术也随之需要不断加以更新,来与之相适应。   以金刚石切削为例,其刃口圆弧半径一直在向更小的方向发展,因为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被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与光学镜面的反射率直接有关,而今反射率要求越来越高,如激光陀螺反射镜的反射率已提出了99.99%,必然要求金刚石刀具更加锋利,根据日本大阪大学岛田尚一博士介绍,为了进行切薄试验,目标是达到切屑的厚度1nm,其刃口圆弧半径趋近2~4nm。直至今日,这个水平仍为世界最高的。为了达到这个高度,促使金刚石研磨机也改变了传统的结构,而采用了空气轴承作为支承,研磨盘的端面跳动能在机床上自行修正,使其端面跳动控制在0.5µm以下,我国航空系统303所研制的刃磨机就是一例。刃口锋利了,接着其检测又成为一个难题,起先日本横滨大学的中山一雄教授用金丝压痕的方法;后来发展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其测量精度可达到50nm;随着精度的再提高,日本的刀尖评价委员会又在SEM上增加了二次电子的发射装置,这时也只能测定到20~40nm;1993年,该小组再提出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或原子力显微镜(AFM)来进行检测,但以后就未见报道。直到1996年,我国的华中理工大学发表了用AFM检测的报道。1998年,哈工大又再次作了报道。用AFM成功地检测了刃口圆弧半径。检测技术的突破,的进为微量切削机理一步探索创造了前提。

(来源:浙江省水暖阀门网)

热门关键词:超精密加工 发展动向 展望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