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集聚优势提升产业集群

集聚优势提升产业集群

      2007/5/11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12

中国阀门网

——龙湾打响工业基地建设大会战
  荨沙城食品机械生产基地,是龙湾区的工业基地之一,现正在加紧建设中。

  项绍雄 摄

  本报记者 缪小霞 实习生 李晓霞

  报道组 丁欣华

  “产业强区”,是龙湾未来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增强全区经济竞争力,则是龙湾为实现“产业强区”作出的重要举措。这是对企业“低、小、散”、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等产业发展“软肋”的一场改革。该区并将今年定为工业基地建设大会战之年。

  基地建设,发挥集聚效应

  “中国制笔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阀门城”、“中国不锈钢无缝管材生产基地”、“中国五金洁具之都”……像这样的国字号金名片,都出自龙湾,足见其工业经济发展势头的强劲。然而,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偏低,企业“低、小、散”,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仍然是客观存在。

  “在今年的龙湾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区里提出开展工业基地建设大会战,构筑先进的产业集聚和发展平台,真正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放大效应和带动效应。”龙湾区府办副主任孙方忠坦言,今年列入大会战的海城水暖洁具生产基地、蒲州紧固件生产基地等九大工业基地,和状元工业小区、瑶溪工业小区等两大小区,其实早几年已经建设并先后投用,今年的大会战是对这批工业基地进行重整,使之发挥集聚效应。

  通过这场大会战,要实现2006年底已进场未开工项目,开工建设率达到100%,竣工率达95%以上;2006年底以前已开工建设的项目竣工率达到100%,投产率达85%以上;2006年底已竣工项目实现100%投产……通过抓好工业项目的供地率、进场率、开工建设率和竣工投产率,确保完成全年27亿元的工业性投资任务。

  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龙湾精心修编新一轮园区布局规划,加速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园区布局体系。结合各自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环境容量,明确主导产业,抓好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扶持培育和招商选资,建立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和对应的产业集群。

  转变思路,提高创新意识

  食品机械是龙湾区沙城镇的支柱产业,全镇有300多家食品机械生产加工企业,企业数量占据全国同类企业总数的1/3,去年该镇30.03亿元的工业总产值中,食品机械类产值就占了14个亿,但这个产值仅占了全国份额的1/4。

  “规模不够大,更重要的是,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还跟不上国内同行水平。”沙城镇工业副镇长董峰分析道,“今年大会战包括的建设沙城食品机械生产基地,就是为了对当地食品机械行业进行整合,扩大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

  扩大企业规模,不就是拿大片土地,建大厂房?这是不少企业主们对于“扩大规模”的惯性思路。“这就要转变思路,企业规模的扩大除了有形的厂房外,还有更具价值的无形要素,那就是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到2010年,沙城镇力争建成国内重要的专用装备制造基地,同类产品生产能力占到全国的60%以上。”董峰说,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有限的厂房空间,发挥无限的创新、研发潜能,这也是企业提升的最重要环节。沙城食品机械生产基地建好后,该镇还将成立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工业基地内的所有入驻企业。同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增加名牌商标的数量。

  在沙城起家的温州市天宇轻工机械有限公司,如今在江苏、上海等地的厂房更大,最近该公司正有意向将筹建中的总部迁回老家,依托本地的行业集聚优势设立产品研发中心。

  “腾笼换鸟”,改造传统产业

  按照高标准规划、高门槛准入、高起点开发的要求,大力引进高新企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三同时”政策,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产业集聚提升,巩固工业强区地位。这是工业基地建设大会战的一大“准则”。

  承担着龙湾区中心工业区建设的永中街道,重新垫高入驻门槛,加入行业层次、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等衡量标准,将已经入园的企业进行重新梳理,强制撤出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的企业,实行“腾笼换鸟”,引入新的高新企业。建成为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区及龙湾区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区。

  当然,也鼓励传统企业通过改造,注入高新元素。

  永中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身康说,通过今年的大会战,整个中心工业区的128个工业项目,除已投产的25个外,剩下103个项目力争2007年底主厂房都要完成建设,2008年6月底前,整个工业区基础设施、绿化等配套设施要全部完成,转入正常管理阶段。真正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城市建设的新型区。

(来源:温州日报)

热门关键词:集聚优势 产业 阀门 阀门行业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