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今年以来,山东境内打孔盗油案件出现反弹,跑油31次,发生哄抢原油事件5次,停输52次,共停输157小时,达历史同期最高峰。 本报2月19日热线消息 被称为南北输油“冠状动脉”的山东境内输油管线正遭受着“油耗子”的破坏。 据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潍坊输油处统计,今年以来,山东境内打孔盗油案件出现反弹,跑油31次,发生哄抢原油事件5次,停输52次,共停输157小时,达历史同期最高峰。打孔最多时一周内发生36处,一日内抢修8处盗油阀门,输油泵机组启停4台次,停输20小时。 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潍坊输油处管理着山东境内东营至临邑老线、复线,东营至黄岛老线、复线,广饶至齐鲁石化等六条全长927公里的原油输送管线,被称为中石化输油管网的“冠状动脉”。然而,从1997年开始,这些“冠状动脉”就开始遭受打孔之痛。9年来,山东境内的输油管道被打出2500多个孔,其中2002年一年就遭打孔713次。全国开展输油气管道治安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以后,打孔盗油活动逐渐得到遏制。在受到破坏的管道中,东营至临邑的老线占了86%左右。 2005年9月11日上午9时46分,潍坊输油处惠民站接到群众举报,在某地发生打孔盗油事件,并造成原油大量外泄。在回收原油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恶意阻扰,妄图抢油。22时39分,随着一声巨响,现场一片火海,被污染的沟渠形成一道长约400米,高达十余米的火墙,殃及附近的桑树园林。直到9月12日凌晨零时14分大火才被扑灭。 这起打孔盗油案件发生在山东省公安厅、中石化集团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联合在滨州地区境内的输油管道沿线开展专项整治宣传活动中。活动期间,盗油分子顶风作案。 据统计,从1997年开始至今,我省境内跑漏原油数万吨,损失上千万元,污染土地近万亩,污染后的耕地需要弃耕10年后才能再耕种。原油泄漏还会造成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打击“油耗子”。(记者刘洪智 实习生楚小涵) (来源:齐鲁晚报)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