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专家预测:各类仪器仪表产品发展重点

专家预测:各类仪器仪表产品发展重点

      2007/5/1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42

中国阀门网】  工业自动化仪表: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及智能化仪表、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全面扩大服务领域,推进仪器仪表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完成自动化仪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5年内数字仪表比例达到60%以上;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软件的商品化。

    电工仪器仪表:重点发展长寿命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特种专用电测仪表和电网计量自动管理系统。到2005年,中低档电工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要达到95%;到2010年,高中档电工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应达到80%。 
    科学测试仪器:重点发展过程分析仪器、环保监测仪器仪表、工业炉窑节能分析仪器以及围绕基础产业所需的汽车零部件动平衡、动力测试及整车性能检测仪、大地测量仪、电子速测仪、测量型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其他实验机、实验室仪器等新产品。产品以技术含量较高的中档产品为主,到2005年在总产值中占50%~60%。 
    环保仪器仪表:重点发展大气环境、水环境的环保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鉴于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加快环保建设步伐,加大环保建设投资、培育环保产业这一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面对我国5000多个环境检测站和大量的城镇污水处理及企业废水处理这个巨大的市场,今后环保仪器仪表工业产品市场将有大幅度的增长。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1998年我国环保仪器仪表及监控系统产值约11.7亿元,到2005年将扩至42亿元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60%,而到2010年将扩至110亿元,到2010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由此可见,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分析化学仪器:重点研究方向包括:一是高通量分析,即在单位时间内可分析测试大量的样品。二是极端条件分析,其中单分子单细胞分析与操纵为目前热门的课题。三是在线、实时、现场或原位分析,即从样品采集到数据输出,实现快速的或一条龙的分析。四是联用技术,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分析技术联接,互相补充,从而完成更复杂的分析任务。联用技术及联用仪器的组合方式,特别是三联甚至四联系统的出现,已成为现代分析仪器发展的重要方向。五是阵列技术,如果把联用分析技术看成计算机中的串行方法,那么阵列技术就等同于计算机中的并行运算方法。和计算机一样,阵列方法是大幅度提高分析速度或样品批处理量的最佳方案。一旦将并行阵列思路与集成和芯片制作技术完美结合,分析化学就将向新的领域进发。 
    仪器仪表元器件:“十五”及2010年以前,尽快开发出一批适销对路、市场效果好的产品,品种占有率达到70%~80%,高档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通过科技公关、新品开发,使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末水平,部分产品接近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医疗仪器,重点发展医用光学仪器;以数字成像、高档黑白超、彩超、彩超换能器为研发关键技术的超声医用仪器;X线图像处理系统,开放式超导型核磁共振系统等大型医疗仪器和临床信息系统;高能智能化肿瘤治疗大型仪器系统。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的需求,在充分认识到国际仪器仪表发展的趋势后,国家制定出仪器仪表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未来10~15年内,充分利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巨大的市场优势,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研究,掌握各类仪器仪表的设计、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使我国仪器仪表产业总体水平同国际水平的差距缩短到3~5年,约30%的产品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国产仪器仪表在大工程中的配套能力达到85%以上,在国内市场需求中占领75%以上的份额。 
    现代仪器仪表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面对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发展的迫切需求,仪器仪表必须加快发展。

(来源:机械电子频道子站)

热门关键词:阀门新闻 阀门行业 市场评述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