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盲人医疗按摩难题凸显残疾人就业制度壁垒

盲人医疗按摩难题凸显残疾人就业制度壁垒

      2007/5/21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19

中国阀门网】   新华网上海5月19日专电 (记者叶锋 仇逸)上海盲人周立昌是一位出色的按摩师,他有一个梦想:自己和部分同行能取得医师资格,进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但是有关的培训和考试制度,和视力障碍一起,共同形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 

    对盲人从事医疗按摩,是“堵”还是“疏”?在全国助残日期间,“盲人从事医疗按摩难”的问题再度引起人们关注。不少人呼吁,应为盲人从事医疗按摩“打开门窗”,调整相关考试方式,进一步细化、规范盲人从事按摩的相关规定,促进这一残疾人群体的就业。 

    盲人按摩师的苦恼 

    周立昌在上海虹口区有自己的按摩院,但他希望能够以“医师”的身份继续自己的事业。为此,2004年3月,他参加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的盲人按摩大专班。周立昌对自己的技术很自信。他说,有一个客户,膝关节患骨质增生。一家医院的推拿科治疗多次,建议他换上人工关节;在周立昌手里,经过两个疗程近20次的按摩,竟把膝关节保住了。目前,他在上海一家医院的推拿科实习,但这却是“悄悄地进行”。 

    周立昌告诉记者,他认识很多盲人朋友,按摩技艺相当出色,也很想通过相关考试进入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医疗按摩服务,但他们都知道“现行的政策很难让盲人按摩进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副教授徐俊说,1998年颁布的《执业医师法》和盲人按摩医疗的现状存在种种矛盾之处,比如在理论考试中,盲人无法参加规定的书面考试;在技能考试中,盲人由于视障问题,很难完成形体观察等项目。 

    观念问题还是客观限制? 

    据统计,目前上海约有各类残疾人94.2万人,其中视力残疾人15.8万人。上海残疾人劳动服务中心主任刘骏指出,目前上海有140多家盲人按摩店,接纳了600多名盲人从事保健按摩,大多数盲人仍处于无业状态。他说,按摩是盲人就业的主渠道,经过系统的培训,盲人完全可以从事部分医疗按摩,而且各街道、乡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需要这样的医疗按摩服务。对于“盲人从事医疗按摩难”的现状,刘骏认为:“这是观念问题。”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金利国说,医院设立的推拿科中,对执业人员有严格的限制,必须经过临床医学专科的培训,因为这种行为以治疗为目的,和普通的按摩有明显的区别,“盲人按摩师是不能进入医院行医的,包括实习也被禁止。” 

    “据我所知,目前在上海,从社区医疗机构到三级甲等医院,都没有盲人按摩师的身影,这不仅是医政管理的规定,也是客观限制形成的壁垒,并不涉及歧视。”上海岳阳医院党委书记、我国首位推拿学博士房敏认为,医疗执业人员必须拥有基本医学知识,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而盲人在诊疗中有多方面的不足,比如中医的望诊,诊断就不能完成。 

     为盲人医疗按摩“打开门窗” 

    相关部门考虑到了盲人从事按摩的特殊性。卫生部《关于1999年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认定有关意见的通知》中的第十四条规定:“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作为特殊群体另行制定考试办法。”可是至今,相关办法未见出台。 

    刘骏认为,对于盲人从事医疗按摩,相关部门要“打开门窗”:一是要“开门”,让盲人有获得医师资格的可能性;二是要“开窗”:调整考试方式,做到一定程度的区别对待。 

    近10年来,盲人医疗按摩的培训考试制度依然是一个空白。面对这种滞后,房敏认为,民政、残联、卫生等部门应加强沟通,尽快设置盲人按摩的标准、工作内容、执业范围、管理责任,“理顺体制是对目前从事按摩职业的盲人的最大保障。” 

    周立昌参加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首个盲人保健按摩学历大专班共有14位学员,将于明年3月毕业。“学历教育有望改变目前盲人就业群体总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同时也可为规范盲人按摩市场创造条件。”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副教授徐俊介绍,等学员毕业后,将首先对他们进行残联系统内部的“盲人按摩医疗职称”评定,随后再与卫生部门沟通,希望能在目前国家统一开展的医师资格考试中,提供一种适合盲人的考试方式,比如语音考试等,为盲人就业进一步创造条件。

(来源:摘自新华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