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未来15年我国就业压力较大要抓好就业十件事

未来15年我国就业压力较大要抓好就业十件事

      2007/8/14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82

中国阀门网】  据专家预测,未来15年我国就业压力比预计的要大得多。就业再就业工作必须花更大的气力。从现阶段看,至少需要重点抓好十件事。 

    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29万人,创下了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的同期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有专家预测,未来15年我国就业压力比预计的要大得多。就业再就业工作必须花更大的气力。从现阶段看,至少需要重点抓好十件事。 

    一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就业岗位。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特别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方针政策,加大改革、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充分发掘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巨大潜力。注重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的经济部门、行业和产业。要更加关注家庭就业、自主创业、远程就业等多种灵活的就业方式,开辟更广泛的就业渠道。 

    二是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这需要各地区认真摸清底数,逐个分清原因,制订工作方案,确保解决问题。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进一步落实岗位和保险补贴政策。进一步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基层组织的作用,将就业再就业援助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结合起来,实行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措施,争取到今年底,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出现一户、帮助一户、解决一户的动态管理,逐步形成援助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再就业的长效机制。 

    三是妥善处理并轨工作的一些遗留问题。解决下岗失业、破产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今年是关键一年。各地区要运用好特定政策补助,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劳动关系处理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工作,今年年底前基本解决并轨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并轨人员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是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努力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水平的基本稳定。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全面服务年活动,组织开展各类招聘和专项服务活动,着力解决就业供求信息不对称,技能不适应岗位等问题,使大学生求职有门。落实好各项政策,畅通大学生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流动就业的渠道,使大学生就业有路。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五是继续做好农民工就业维权工作。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另一方面,要研究制订政策,改善创业环境,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同时还要进一步抓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工伤保险扩面等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是努力做好复员退伍军人的就业安置。我国每年退伍士兵55万人,其中城镇需要安置近30万人。这项工作事关国防军队建设和社会稳定大局,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认真抓好。 

    七是提高就业资金使用和管理水平。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就业工作的需要打足预算。中央补助资金、地方安排的资金和失业保险用于促进就业的资金都要合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八是强化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进一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落实培训补贴制度,加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预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强化创业培训,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快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职业培训工作应根据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变化,调整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办法,提高培训质量。 

    九是建立城市低保和再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联动,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人实现再就业。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联动的沟通机制,依托街道、社区等基层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加强对低保人员的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引导和督促低保对象和失业人员积极参加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公益性劳动,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找工作。 

    十是加快推进就业工作的法制化进程。今年是就业法制建设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年,《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这两部重要法律将在今年出台,《残疾人就业条例》已经在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这三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标志着就业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轨道,各地方、各有关部门应制订工作方案,加强宣传教育,完善配套政策,将各项规定落实到位。 

    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关键是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就业再就业这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进一步强化落实目标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不断规范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来源:瞭望)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