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劳动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专门发来贺信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制度,创新后备技师培养模式,是我们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的一个重要措施。高级技工学校要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各类企业要加强与职业院校的联系,为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提供必要条件,鼓励企业选派优秀技术人员担当职业院校实习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要鼓励各类企业结合生产实际,通过岗位培训、技术交流、研发攻关等多种形式,促进新技师成长。希望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对话,加强合作,共同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做贡献。”
这是5月31日上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给刚刚开幕的“第二届职业论坛——2006校企人才供需合作考察洽谈会”发来的贺信中所强调的。
“第二届职业论坛——2006校企人才供需合作考察洽谈会”于 2006年5月31日至6月2日在苏州市举行。本次洽谈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社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江苏省劳动保障厅、苏州市劳动保障局等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和来自苏州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的近百所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职业院校和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40多家企业的代表共180多人参加了考察洽谈活动。
这次会议的特点是采取了政府指导、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定向就业、实地考察的形式。通过政策咨询、校企相互发布信息、考察苏州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企业、考察苏州外来人员生活区、参观长三角知名现代化职业技术学校和合作洽谈等系列活动,促进校、企之间互通信息,加深了解,加强合作。据统计,本次洽谈会上与会学校提供了20多个专业的14000位毕业生供企业选择;企业则提供了16个专业的5500个岗位。最后,40多家学校与企业就高技能人才定向培养、跨区域合作、人才供需与合作办学问题达成了合作意向,其中22家学校与企业还进行了现场签约,为3000多名毕业生解决了就业问题。
据了解,这是继2003年11月在湖北宜昌举办首届职业论坛“联手打造高级蓝领——共谋中国制造对话会”后,劳动保障部《职业》杂志社组织的又一次涉及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并加强校企合作的活动。目的在于适应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总体要求,加强校企相互了解,促进学校和企业进行跨地区人才供需合作,提高学校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毕业生就业率。
据主办方——劳动保障部《职业》杂志社社长陈淮介绍,《职业》杂志社将把职业论坛作为服务于劳动保障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工作的一个具体支持活动,不断加以改进,做成系列活动,作为一个品牌活动开展下去,长期构建一座职业教育界、企业界、职业中介机构和技校、职校学生求职、就业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来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