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在江苏乃至全国,徐工都是响当当的大企业,但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全球竞争对手,徐工这样的国有企业怎样应对这场较量?
王民:当前我们遇到了新形势,新形势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和新的挑战。全球化的趋势使得我们不得不走向全球化经济,那么我们如何从适应到参与,进而能够把握住全球化经济的这个趋势,使我们国有企业能够持续地快速地健康地发展,这是我们企业要思考的。
应该说这几年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工程机械,特别是徐工集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2002年的时候,我们营业收入还只有93亿元,到今年我们将冲上300亿元人民币台阶,还有一个我们就是在去年出口创汇2.5亿美元,今年我们将突破5亿美元。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国内国际市场比较好的情况下,对国企发展,对徐工的发展创造了一种很好的外部条件。现在我考虑最多的就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讲的,牢牢的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同时要努力的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的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造我们的自主品牌,同时能成为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这都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当中,对国企的和中国的企业的殷切希望。
[Page]
我想对徐工来讲,当前最重要的把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要培育起来,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能力,包括管理能力,包括市场的应变能力。我们这几年在增加研发的投入上,下了大的气力。我记得在2002年的时候,我们的研发投入还只有销售收入的1%左右,到2006年的时候我们的研发投入就达到了接近7%。在国家发改委授牌的近500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当中,徐工被排为15位,应该说在这种比较科学的评价和考核中,也能看出来我们徐工集团在研发上的快速的进步。
我们感觉到在培育核心竞争力上,我们还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讲的,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我觉得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尽管销售规模不断提升,效益也不断好转,要看一看我们和国际大公司、和跨国公司,差距在哪里?在全球化进程当中,你的弱势在哪里,你的趋势往哪里走?所以我们还要增强忧患意识。最重要就是要把这几年从市场当中得到的好的回报和效率,加大力度地往研发上投入,往人才培养上投入,我想在培养核心竞争力上,这是我们始终要做的。
第二点就是要构建好我们的市场体系。真正做好做到引进来,走出去。应该说引进来徐工做的比较好,从80年代初,我们就开始引进日本和德国的工程机械技术。后来通过消化吸收,然后再创新,我们有了自己知识产权的工程机械产品。到目前为止,徐工有近500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其中有近10项是发明专利,我想这个走出去呢,应该说国际市场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市场和机遇。胡锦涛总书记报告当中也特别强调,要走出去,要研究国际市场的趋势,我想徐工下步走出去要分三步走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