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三代核电设备自主化分工初定

三代核电设备自主化分工初定

      2007/12/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50

中国阀门网

   日前,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AP1000核电设备自主化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根据会议传达的信息,以三门和海阳核电工程为依托的我国第三代核电设备自主化分工已经初步确定,承担关键设备自主化任务的国内相关装备制造企业分别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已付诸实施。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指出,国家有关部门将为这些承担任务的企业创造最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内核电业界的高度关注,有关核电建设、运营、设计和设备制造骨干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15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讨论并形成了加快推进AP1000核电设备自主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设备自主化促进核电事业长远发展
   据了解,AP1000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由于其采用非能动安全技术,简化了系统配置,减少了安全级设备的数量,与第二代核电技术相比,在机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先进性方面做出根本性的改进。      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以AP1000作为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的技术路线,并率先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各建设两台机组。有关方面希望通过这两个AP1000依托工程,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设备自主化和再创新,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先进压水堆。
 张国宝认为,做好包括AP1000在内的核电设备自主化工作,既关系到中国核电事业长远发展,也是确保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
   他指出,目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能源需求,也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和能源压力。当前我国电力结构中煤电比重过大,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确保节能减排和有效缓解资源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据了解,为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国家有关部门已做出积极发展核电的重大决策。《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将实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目标。而核电设备自主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和保障。为此,要通过加快核电设备自主化工作,促使核电事业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带动装备制造业整体提升

[Page]
   据了解,三门和海阳作为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其设备自主化总体目标是: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4台机组的建设,全面掌握AP1000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从第5台AP1000机组开始能够自主设计制造主要设备。AP1000依托工程4台机组中,除个别设备全部由外方担任供货责任以外,中方将逐步自主采购第2、3、4台机组的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关键设备。另外,泵阀、主管道等设备也明确将在国内采购。
   据记者了解,此次AP1000核电设备自主化会议明确提出,今后国家有关部门将会对承担自主化任务的企业,在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而各级政府也将要加大对承担自主化任务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AP1000核电设备自主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据了解,尽管AP1000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之一,但尚没有商业化建设的业绩,三门和海阳项目是AP1000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建造,其设计的深度以及技术成熟性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这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不过,张国宝指出,正是由于AP1000依托项目的挑战性,也使得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张国宝指出,对于装备制造业而言,AP1000核电设备自主化工作取得突破,将使得中国核电业界不但成为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实践者和开拓者,更重要的是,中国将成为AP1000核电设备成套供货基地和再创新基地,并在振兴装备制造业取得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带动装备制造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据介绍,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主要设备的加工制造能力。而在最近开工建设的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中,关键设备自主化比例有望达到80%。可以说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环境,中国核电设备的自主化能力正不断增强,为实现AP1000设备自主化的目标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张国宝希望,通过承担AP1000核电设备自主化任务,一大批重点企业的生产能力及竞争力能够大大提升,同时也能带动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进步

 

(来源:中国工业报)

热门关键词:阀门新闻 阀门行业 行业动态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