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洛阳轴承:为什么外资要收购我

洛阳轴承:为什么外资要收购我

      2006/8/1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66

中国阀门网】世界第二大轴承制造商德国舍弗勒集团与洛阳市国资委签订了框架协议,前者将出资11亿元人民币整体收购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轴集团),包括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消息公布后,中国轴承协会立即上书其主管单位中国机械联合会,旗帜鲜明地反对此次收购。中轴协认为,鉴于洛轴的所属行业和特殊地位,此次收购一来会威胁国家产业安全,二来很难达到“市场换技术”的目的。同时,中轴协还拿出了另一套重组方案,将国内三大轴承生产企业洛轴、哈轴(哈尔滨轴承集团)、瓦轴(大连瓦房店轴承集团)合并,一起并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以解决目前洛轴所面临的困难。

    自从今年两会以来,我国对外资并购的反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对诸多外资并购事件的反对和质疑不绝于耳。这一现象在机械制造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凯雷对徐工的并购、卡特比勒对山工的并购等众多外资收购行为都遭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质疑。应该说,在这些沸沸扬扬的新闻事件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分析和挖掘的地方。

    外资为什么收购洛轴

    面对一个负债总额达2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5%的老国企,舍弗勒这样的国际行业巨头为什么会表现出如此高的兴趣,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是机械制造业大国,设备制造市场前景广阔,轴承作为通用机械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其二,现有的市场份额和部分技术对外商仍具备吸引力。尽管管理混乱、经营业绩不佳,但洛轴在国内轴承市场仍然很高的市场份额,而且其多项技术在国内仍处于领先水平。国内轴承产业集中度低,整体技术水平差,缺乏高端产品,收购洛轴可以达到控制国内高端产品生产、造成市场分割的局面。其三,高额负债及较差的经营状况使得洛轴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此时并购是很好的时机。

    政府为何如此爽快

    舍弗勒今年3月9日第一次接触洛阳市政府,5月30日正式签订框架协议,整个谈判用时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可见,作为地方政府来讲,他们也非常欢迎外资的收购。一方面,为了尽快甩掉包袱、剥离债务、完成国企改制、安置下岗职工,地方政府对前来收购的外资往往欢欣鼓舞、求贤若渴,就好像丑姑娘终于嫁到了一个好婆家一样。而对于企业的特殊地位,和国家的产业安全,却缺乏统筹和长远的考虑。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强大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水平、丰富的管理经验也的确是国内企业所缺乏的,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希望通过合作得到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样做的风险,到头来我们很有可能只得到了一部分收购资金,却卖掉了一个重要的企业,甚至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当年,德国FAG收购西北轴承,不但得到了西轴的关键技术,还抢走了西轴25%的铁路轴承市场份额,希望这令人心痛的一幕,不会在洛轴身上重现。

    洛轴究竟应该怎么办

    个人认为,轴承作为通用机械设备,在制造领域被广泛采用,其制造技术水平对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军工产品、航天航空设备等国家战略产业发展水平。因此,中国的轴承制造业一定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能过于依赖外资,更不能被外资所控制。我们可以通过外资入股、合资建厂等方式同国外企业展开合作,但一定要恪守51%的绝对控股的底线,毕竟目前的困难通过很多途径都可以得到解决,而一旦卖给了外资对整个产业所造成的伤害将无法弥补。

    另外,对于中轴协所提出的“哈瓦洛”的横向联合重组方案,个人也有不同意见。轴承是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根据中国国际招标网的信息反映,近些年来,全球传动设备制造企业正在由原有的通用零件制造向专业化、集成化的传动系统转型。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显然落在了后面,目前来看,传动系统的基础部件,如轴、齿轮、轴承大多由不同的生产企业按国家标准进行生产,而后再进行组装,象重齿、杭齿这样具备传动系统综合制造能力的企业非常之少。在这种情况下,洛轴的重组更应该走综合化的道路,同其他零件生产企业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形成具有集成制造能力的传动设备生产企业。

(来源:轴承网)

热门关键词:洛阳轴承 外资收购 企业动态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