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laochan《招标代理机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一文的阅后联想 (思考与困惑28)
gzztitc 2008年2月 laochan的文章一向以深刻、广泛的分析问题而著称。笔者感到除了表示赞同、赞许以外,跟帖很不容易。 但是,为了响应laochan对采购招标事业的热忱,为了把有关重大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笔者还是作了一点点思考和联想。 目前,全国大约有5000家招标代理机构。笔者没有看到权威的统计分类数字,可以初步观察,大致的情况是:商务部主管,有从事国际招标资质的招标代理约200家(包括部分综合性的贸易公司等等);此外,根据建设部《2007年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专题调研情况简述》一文, 【截至2007年5月31日,国内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招标代理机构4802家,其中甲级786家,乙级2026家,暂定级1990家,由建设部认定的甲级招标代理机构占全部代理机构数量的16%%,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乙级和暂定级招标代理机构占全部代理机构数量的84%。全国范围内平均每家代理机构每年约承揽21.1项代理项目。全国招标代理机构中共有从业人员73610人。据统计,在专职人员中超过3/4的专职人员具备了中级以上职称,近一半人具有工程建设类执业资格,这些人员熟悉工程建设行业业务,具备了承担工程建设招投标代理的基本条件。 在4802家招标代理机构中,单一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共1261家,占招标代理机构总数的26.3%,兼营其他工程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共3541家,占招标代理机构总数的73.7%。从整体来看,绝大多数省市工程招标代理机构逐步由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方向发展。 根据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数据统计,2004年至2007年5月底,新开工工程项目共360056个,中标金额共29561.4亿元。其中,实行招标代理项目共341647个,占总新开工工程项目的94.9%,显示新开工程中实行招标代理的比例较高,招标代理制度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占全部实行招标代理工程项目的81.3%,是所有行业中实行招标代理比例最高的。 2004年至2007年5月底, 招标代理机构实际收取招标代理服务费占应收招标代理服务费的比例分别为81.5%、79.5%、78.7%、65.5%,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压价现象有所抬头。2004至2007年5月底,全国代理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2%左右浮动,招标代理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例较低。 2004年至2007年5月底,各地反映招标代理机构的举报投诉共209件,投诉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对评标结果有疑异,业绩、证件造假,超越资质代理,未在政府专家库抽取专家等方面。】(引文完) 综上所述,全国共有招标代理5000家这一个数字的准确性,值得怀疑。由于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管理或者协调的单位,所以,有谁能够说出准确的数字呢? 【全国范围内平均每家代理机构每年约承揽21.1项代理项目】计算下来,平均每家招标代理公司,每个月代理的招标项目不到2个,真是这样的吗?! 仅建设部和商务部的统计数字,就达到5000家了。其中,可能还有重复的。如果算上财政部的政府采购方面;算上水利部,交通部,铁道部、科技部……以及军队从事民品采购招标的机构,数字一定还多。 仅建设部和商务部的统计数字,就达到5000家了。其中,可能还有重复的。如果算上财政部的政府采购方面;算上水利部,交通部,铁道部、科技部……以及军队从事民品采购招标的机构,数字一定还多。 如果把比较规范的按照法律法规从事采购招标活动的招标代理公司比喻成“打红旗“的话,那么,上述投诉举报209件案例反映出来的招标代理的问题,如:“证件造假;超越资质代理,未在政府专家库抽取专家”等等,能够说这些招标代理是“打红旗”吗? 显然不能。各种招标代理,是为各种需要而产生的,他们也许获得了某些地方部门的资质,但是,干得不都是国家法律法规允许和提倡的事情。说是打着各式各样的彩旗,可能更为恰当。 目前,我们尚无对于招标代理公司更为准确的评价办法,也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诚信和信用制度。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的成立,为采购招标行业的统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作为行业自律性的组织,加上投标单位的会员,会员数也不过近千。 多数招标代理公司还游离在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管理之外,又没有科学的办法去衡量他们的行为。我真担心,会不会有打着“白旗”“黄旗”的招标代理在此混水摸鱼、在大捞一笔呢? 招标代理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思考。 还有报道:【郑州日报报道:( 记者 孟斌 )全省的建设单位可要注意了,因2006年度资质考核不合格或未参加考核,近日,郑州市建设工程造价技术咨询中心等44家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被省建设厅“扫地出门”,今后别再委托它们招标了。】 看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这里的问题,并采取措施。 今后,一方面,正规的招标代理面临着改革和发展;一些不规范的招标代理,面临着被淘汰和清除出局。 问题不少,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比如:是否所有的招标公司都向综合性的招标代理公司发展?笔者有个初步想法:招标代理的重新整合,不代表小型的招标代理没有出路。可能,大型综合性的,带有咨询服务功能的招标公司和小型有专业特点的招标公司,都是有需要、有前途的。 笔者的想法对否?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和讨论! 参考:本人其他已经发表过的文章: 思考与困惑 18 招标机构是“社会中介”的提法应当扩展了; 思考与困惑 19 “专职招标机构”的提法制约了招标事业的发展; 思考与困惑 20 招标机构应当向什么方向改革? 思考与困惑 22 招标可否采用“综合评标法”来“评价”? 查看原贴,参与讨论:http://bbs.chinabidding.com/read.php?tid=14057 本文作者:高子正,天津国际招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005年,被天津市财政局聘为政府采购评审委员。发表了《思考与困惑系列》等20多篇文章。中国国际招标网(www.chinabidding.com)“中国招标采购社区”(http://bbs.chinabidding.com/index.php)总版主(网名:gzztitc)。 (来源:中国招标采购社区)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