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新政将钢铁产业发展推向合理

新政将钢铁产业发展推向合理

      2005/7/12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914

中国阀门网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合并重组,一批企业在《政策》出台后,将无奈接受关、停、并、转的"严峻考验"。业内专家在解读《政策》核心内容时称,国家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严格市场准入管理,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钢铁联合企业。而且,新建钢铁企业必须具备25%以上的自有资金,在此背景下,宝钢、首钢、武钢、邯钢、鞍钢等一批钢企大腕雄心勃勃-- ;

    合并重组基本框架敲定,钢铁大腕将从"幕后"走向"台前"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年内将正式颁布。在政策推动下,今年以来,各地钢铁企业纷纷寻求重组。年初就有宝钢南下湛江,武钢布子防城港,首钢选中河北曹妃甸等多起年产千万吨的钢铁并购项目。武汉钢铁集团与鄂城钢铁集团联合重组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河北省有关方面于近日宣布,准备将省内6家国有钢铁企业整合为两大钢铁航母。基本框架是,在河北北片,唐钢"领衔",整合宣钢、承钢及部分其他钢铁企业,建成北部大型钢铁集团;南片则以邯钢为主,整合石钢、邢钢以及部分其他钢铁企业,建成南部大型钢铁集团。对于首钢合并贵州水钢一事,中国中钢集团副总裁王镇武表示,成立大的产业集团可以解决目前国内钢铁产业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增强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鞍山钢铁集团副总经理张晓刚认为,钢铁企业之间的合并重组是必然趋势,鞍山钢铁厂与几家钢铁企业正在洽谈收购的相关事宜。对此,业内权威人士更是一语中的,联合重组,有利于落实国家钢铁产业政策,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双方优势互补,市场竞争力攀升。 ;

    合理调整钢铁产业布局,平衡沿海和内陆钢企双方利益 ;

    我国的钢铁产业布局不合理由来已久,上世纪50年代末,各省都建立了自己的钢铁企业。近几年,这些企业由几十万吨的规模发展到上百万吨至几百万吨的水平,有的甚至达到千万吨级的水平。在全国74家重点企业中,有18家企业设在省会城市,有34家设在百万人口的大城市。2000年以来,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华北地区和缺少能源而钢铁本来就集中的华东地区,又新建了一大批钢铁企业,致使总体布局不合理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目前,我国广东、广西、福建、辽宁等沿海地区都规划了大型钢铁企业,其长远规划都在1000万吨级甚至2000万吨级以上。沿海地区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交通运输等便利条件,利用国外资源与能源方面具有优势。与此同时,许多内陆钢铁企业也要发展。因此,如何平衡好这两方面的关系也成为产业政策中的一个难点。针对以上情况,新的产业政策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和利用国外资源等因素,新增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结合。 ;

    《政策》要是早几年出台,现在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了 

    自2003年以来,由于需求的强烈拉动,钢铁业的利润直线上升。在利益的驱使下,地方和企业未经规定程序审批,纷纷投资新建、扩建钢铁企业,一些地区年产100万吨以下甚至年产30万吨的小钢厂层出不穷。前几年,因为钢铁暴利加上供不应求,仅生产长材的钢厂就达到700多家,其中有200多家在河北省,这些钢厂以生产低端钢材为主,依靠直接从国有企业购买设备和出口退税政策获取利润,但对国内以及国际的钢铁工业形势没有充分认识。因为市场跟风,像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份同类型的低档次钢厂几乎泛滥。而大多数民营企业投资以线材、螺纹钢和带钢为主,高技术含量的钢材产品却无人问津,更加剧了我国钢铁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据了解,《政策》一方面要优化行业结构,取消高耗能低产量的企业,达到资源的集中合理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快替代产品的开发,提高钢材的使用效率。主要目的是集中资源,提高产量,避免国民经济的增长受到钢铁产品供给不足的限制。 ;

    钢铁企业重组是"做大"的捷径。一位业内资深专家遗憾地表示,《政策》早几年出台就好了,那样的话,现在中国应该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了。目前,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太低,大的不够大,形成不了国际竞争力,小的又不够专,技术落后,这是我国钢铁产业形成不了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钢铁产业 产业布局 政策法规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