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出口至上”贸易战略的终结

“出口至上”贸易战略的终结

      2006/9/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05

中国阀门网】 一、有关争议与分歧

  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出口导向战略在中国受到青睐。近年来随着中国贸易摩擦的增多,主张对现有的贸易战略进行调整的呼声不断,相关的争议更为激烈。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战略。以林毅夫和龙永图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在现阶段,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只有充分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才能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中国目前出口结构基本上反映了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在劳动力成本未大幅上升以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不宜向其他战略转换。

  (二)用竞争优势战略替代比较优势战略。以王佃凯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中国比较优势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增长速度和效益都在下降。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也呈现下滑趋势,再加上这类产品的价格弹性比较低,发展中国家多采用降低价格来扩大销售,这将进一步加大价格下渭幅度。另外,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这将使低劳动成本依赖型的产业发展受阻。尽管中国地区差异较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有较大空间发展,但是如继续依赖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来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势必会滑入比较优势陷阱。因此,必须要进行调整,将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

  (三)把二者结合起来。比较优势战略和竞争优势战略各具优势和不足,加之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霍建国在谈到二者的互补关系时曾强调,发挥比较优势意味着强调各地区的产业发展应该“扬长避短”,而增强竞争优势则意味着更加强调各地区产业发展的现实道路是“优胜劣汰”。

  (四)培养第三种优势。以程恩富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进入新世纪,知识、名牌和核心技术越来越发挥着重大作用,对于企业参与世界竞争、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都有重要意义,因而重视和培育知识产权优势是提高后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和迫切要求。当前,中国应大力培育和发展相对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而言的“第三种优势”,也就是“知识产权优势”,即在既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基础上形成的更核心层次的国家优势。

  (五)实行贸易平衡的战略。以裴长洪和刘力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为减少国际经济摩擦,同时也为了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我们应该摒弃“出口至上”的贸易战略,重视进口和国内市场的作用,实行出口、进口和内销并重的平衡贸易战略。这些理论分歧和争议是中国对外贸易战略在新时期遇到挑战的集中反映,也充分暴露了现有战略的局限性。

  二、现有的问题和挑战

  国家政策扶植的重点始终放在如何扩大出口和限制进口方面。在现实中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出口导向战略实际上变成了“出口至上”的战略。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表现为:

  (一)“出口至上”使中国企业重数量轻质量,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盈利低,耗能高、污染高。“两高两低”不仅恶化了贸易条件,也使资源、环境遭到巨大破坏。

  (二)“出口至上”使中国在引进外资和技术时,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复引进现象严重。在80、90年代,硬件设备在技术引进中占了80%,在过去的10年中,大中型企业花在对进口设施技术本土化上的费用不足10%。跨国公司是中国技术出口的主导,我们自己的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和品牌。

  (三)“出口至上”导致廉价产品大量出口,企业之间低价竞销,加剧了贸易摩擦。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

  针对上述问题,最近两年政府进行政策调整,主要围绕着如何解决贸易摩擦展开。如适当削减出口,扩大进口,尤其是有重点地扩大中国从主要顺差国的进口额度等。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有利于化解贸易摩擦,但也只能是应急的手段和政策。中国战略调整将面临着矛盾和挑战:

  (一)就业和贸易摩擦的矛盾。为了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大量人口就业,就必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性产品的出口,这无疑会引起贸易摩擦,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如果实施竞争性战略,即大力发展资本密集性和技术密集性的产业,则会排斥大量人口就业并由此引发社会矛盾。中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可能不注意这个重要的问题。

  (二)快速增长和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就业和赶超的目标要求中国必须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和较大的出口额,但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带来环境和能源的压力。通过扩大进口额可以消耗巨大外汇储备及削减与其他国家贸易逆差,但战略性资源的进口引起了一些国家不安和警惕。从最近一些国家限制中国进口中和几年来不断响起的“中国威胁论”可以略见一斑。

  (三)保护和开放的矛盾。中国为了扩大出口曾实施过很多补贴和保护措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些保护措施被限制和取消,中国企业将面临着更加开放的环境和竞争;同时,发达国家会以花样翻新的措施对自己进行保护,对中国进行遏止。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以WTO为代表的一体化组织的运作规则,坚持“务实”和“妥协”相结合,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妥协中求保护是进行贸易战略选择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调整和选择

  中国正处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出口至上的战略终结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上述理论争鸣对目前的战略调整无疑具有重要启迪。在进行战略调整时既要关注国际经济的最新发展和演变趋势,又要充分考量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实问题。摒弃出口至上的战略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比较优势战略。目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占有很大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有助于解决就业。但要克服长期认为发展比较优势战略就是靠数量赢利的错误认识,要在提高产品附加值、改进包装装潢、上档次创名牌方面多下工夫,使“物美价廉”走向“物美价格适中”。从短期看,为了减少贸易摩擦,可以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加大进口数量。从长期看,必须不断提高出口科技含量和企业竞争力。目前全球5万多个跨国公司掌握全世界1/3的生产、2/3的投资、2/3的贸易、2/3的技术转让,其产品或服务价格调整,就会引起整个产业的波动。只有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提升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这是中国外贸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措施。技术和产品的质量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两大重要因素,理应成为政府战略扶持的重点。中国目前对企业的市场进入控制很多,但对企业的规范和标准化管理比较欠缺,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自主创新和开发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必须减少政府垄断和对资源的控制,减少政府对市场的替代,给企业充分的自主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是党中央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应该是自主创新的核心主体,政府的职能是为企业创新提供必要基础和服务。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借鉴战略性贸易战略和竞争优势战略的某些做法。

  总之,为了协调就业和贸易摩擦的矛盾、快速增长和能源之间的矛盾、保护和开放的矛盾。有必要把比较优势战略、竞争优势战略、战略性战略和贸易平衡战略结合起来,实行多元化的贸易战略。

(来源:中国贸易报)

热门关键词:出口至上 贸易战略 终结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