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拯救温州模式

拯救温州模式

      2006/9/1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82

中国阀门网

  “温州模式”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一个教科书式的范本,然而近两年来 ,其神奇效应似乎已经山穷水尽。面对困境,一场拯救“温州模式”的尝试正在悄然展开。

  不久前,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夏特莱-雷阿尔(Chatelet-Leshalles)商业区,一家店铺门口摆上了中国特色的花篮,来自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制鞋厂商康奈集团(下称康奈)在这里设立的首家海外旗舰店正式开幕。

  这家旗舰店位于巴黎的商业黄金地段,店铺总面积达280平方米。在欧洲对中国进口皮鞋实施反倾销政策的背景下,康奈董事长郑秀康对他的海外发展计划仍然意志坚定。在康奈制订的2006年~2010年第二个海外发展五年计划中,康奈计划将在海外开设的专卖店和专卖柜数量增至1,000个。不仅仅是“走出去”,康奈还希望能“走上去”,即转向以发展中高档产品为主。

     “外”这个字正在成为温州经济中的热门词汇。温州的经济历来是民营企业占绝大比重,极少有外资的身影。但从2005年2月14日开始,越来越多外资的身影开始在温州出现。这一天,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消费与工业产品集团和温州最大的民营企业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泰电器)合资的通用正泰(温州)电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康奈、温州夏梦服饰公司、浙江嘉利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人可工贸公司等一批温州企业相继与本行业顶级的国际巨头开始合资合作。这一被称为“以民引外”的策略出台,折射出在红极一时的“温州模式”光环下,雄霸一方的温州民营经济面临的困境。

  温州,是一个与创业、奋斗、财富等词汇紧紧联系的名词。“温州模式”更是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一个教科书式的范本。经过20余年的高速发展,近三年来,温州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趋缓,一度在浙江省排名倒数第二。温州出现了民间投资渠道不畅,主业投资力度减弱、外资经济滞后,投资出现外流,品牌提升但利润却同时下滑等现象。“温州模式”的神奇效应似乎已经山穷水尽,曾经被奉为经典的“温州模式”也开始遭受质疑。

  温州困境

  重商是温州自古以来的传统。自东晋以来,温州商业发达,宋代温州太守杨蟠的诗句留下了它当年的风华:“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做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维绕画楼。”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温州人禀承瓯越文化中重商勤奋的特点,全民皆商,创造了20余年长盛不衰的“财富神话”。被评为“中国品牌顾问业坐标人物”的著名策划家黄法康将传统的“温州模式”总结为古典的市场经济:“温州模式的特点是资本来自民间、产权清晰,以劳动密集性型产业为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环境的日趋残酷,温州自身的“先天不足”逐渐凸现出来。

  温州的先天不足一是土地。温州是一个资源短缺的中小城市,全市辖三个区两个市六个县,总人口780多万人,其中市区人口 190多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均占地面积只有52.6平方米。背山靠海的温州土地稀缺、价格昂贵,这已经成为制约温州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法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法派集团)的新厂区坐落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距市区近30公里,比温州永强机场还远,即使这样,滨海园区的地也已经征用殆尽。法派集团信息中心主任胡会华说:“温州的地基本上都快用光了。”

  胡会华的话得到了温州市国土资源部门的验证。根据他们的统计,今后温州市可用于建设的土地只有55万亩左右,其中平原土地不到40万亩,按目前年均用地5.4万亩的速度计算,不到十年温州的建设用地就会用完。发展空间有限使得许多规模较大的企业选择了到温州以外的地方继续发展,如美特斯邦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美特斯邦威)、奥康集团、温州华科工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华科工业)等企业都在上海购置了土地,作为下一步发展的基地。

  第二个制约因素是人才。温州作为一个地级市,偏居东海之滨,距杭州、上海等大城市距离较远。温州的民营企业中来自外地的高级管理人才比例很少。美特斯邦威等企业之所以要搬迁到商务成本并不比温州低的上海,方便吸引人才是重要因素。

  另一个制约因素是“老板文化”。温州人“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创业伙伴或家庭成员纷纷会独立出来做企业,导致小企业“铺天盖地”,虽然经济总量大,但缺乏大品牌、大集团。一些发展起来的大品牌又由于人才和资源的限制,纷纷向温州以外发展。经过20余年的高速发展,这些制约因素越来越明显,“温州模式”似乎难以为继。

  面对困境,一场拯救“温州模式”的尝试正在悄然展开。除了“腾笼换鸟”,积极引入外资,升级产业结构外,占据温州经济绝大部分比重的民营企业正在着眼“大品牌、大集团”战略,运用商业科技等手段,转型现代企业制度,突破发展道路上的瓶颈,拯救“温州模式”。

  破解“品牌/利润悖论”

  在瓯江北岸的永嘉县瓯北镇,报喜鸟大楼里一个项目组正在紧张地工作。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报喜鸟集团)投资1,500万元的信息系统正在进行前期需求分析,以如此巨大的投资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在前些年是不可想象的,报喜鸟集团此举是希望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帮助企业突破发展中的桎梏。

  通过重金运作,报喜鸟品牌已经在全国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如今,整个永嘉县40%的财政收入来自报喜鸟集团。然而“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利润率却越来越低。”报喜鸟集团信息部长周宏钧如此形容现在温州企业面临的矛盾,这也正是温州企业普遍面临的“品牌/利润悖论”。

  经营休闲服饰的拜丽德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拜丽德集团)今年针对目标消费群体做了一次调查,发现自己被终端消费者接受的程度和利润率同时在下降。大力发展“品牌个性”的拜丽德集团已经意识到了市场的变化。在品牌战略初步成功的前提下,如何破解“品牌/利润悖论”成为现在的温州企业家们苦苦思索的难题。

  差异化的产品创新成为温州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拜丽德集团的调研同时显示,在休闲服饰领域,款式超越了价格和品牌,成为消费者首要的选择因素。“拿拜丽德集团的主要消费群体——学生来说,以前如果看到同学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他就会去买一件同样的,而现在看到同学的漂亮衣服,他想到的则是不要再买跟同学一样的衣服。” 拜丽德集团事业部副总经理郑建成这样形容市场的变化。而这对于除了西装和女装不做,拥有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线休闲产品的拜丽德集团来说,款式进一步增加,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难度都会进一步增加。

  不仅服装等消费品如此,生产资料领域的产品同样如此。瓯北镇的三桥工业区聚齐了数千家的阀门生产企业,被誉为“中国阀泵之乡”,满街的阀门广告充斥眼帘。尽管环球阀门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环球阀门)在这数千家企业中已经排名第三,但他们依然感受到了市场的压力。

  “去年年底阀门行业开始重新洗牌,联合兼并。”环球阀门信息经理杨辉说,“原因就在于技术门槛低的通用阀门产品利润越来越薄。”如今,环球阀门已经重点开发核电站专用阀门等特殊产品,通过差异化的产品赢得高利润。同样的经历也发生在生产汽车配件的华科工业身上,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点烟器生产企业,华科工业现在已经开始将重心转向汽车大灯镇流器等电子产品。这种转变的原因就在于点烟器等机械产品的利润空间已经十分微薄。乐清市柳市镇上聚集的电器企业中,正泰电器、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电器集团等几家龙头企业,开始从传统的低压电器进入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高压电器领域。产品创新上的“蓝海战略”对于普遍年龄在10~20年的温州企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转型。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破解“品牌/利润悖论”,温州企业如何走通这条创新之路?

  快速E化

  对于温州企业来说,市场嗅觉和快速反应能力不成问题,内部管理和流程才是温州企业真正的瓶颈所在。

  报喜鸟集团之所以投入上千万元建设信息系统,正是将管理作为着眼点而选择的突破口。2000年、2002年和2005年,报喜鸟集团先后聘请专业咨询公司进行了三次管理咨询,其中去年的管理咨询侧重在业务流程重组(BPR)上,为今年的大规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了铺垫。周宏钧说:“管理规范性在报喜鸟集团要提升到文化层面。”

  不仅是报喜鸟集团,大部分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温州民营企业都在借助于商业科技手段,向现代企业转型。从2004年开始,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温州企业中迅速升温。7月17日,温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温州企业科技投入大幅提高。2006年前五个月,温州全市规模工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6%。

  类似报喜鸟集团这样年销售额在十亿元以上的企业在温州属于“第一梯队”,目前已经开始进行管理咨询和引入国外供应商的先进信息系统;而年销售额在1亿~10亿元的“第二梯队”则普遍采用了国内企业的分销管理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信息系统。然而,这个过程对于温州企业来说并不轻松,温州吉尔达鞋业有限公司(下称吉尔达鞋业)从2003年就开始实施ERP,但是过程“一波三折”。系统勉强上线后,始终无法顺畅运行。直到2005年花了四个多月的时间重新进行二次开发,才真正发挥作用。吉尔达鞋业信息部经理郑国超感慨道:“由于员工配合程度和计算机水平都不高。相对于分销环节,生产环节的信息化叫人头疼。”

  尽管困难重重,但温州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作用却看得非常清楚。奥康集团信息技术中心总监肖忠说:“对于奥康集团这样发展非常快的企业来说,信息系统跟不上肯定会出问题。”年营业额越过20亿元门槛的奥康集团在信息系统上的投入超过千万元。“管理规范是实施信息系统的基础,但同时实施信息系统的过程也是管理规范化的过程。”环球阀门信息经理杨辉这样形容管理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

  温州企业从创业至今大部分走过了10~20年的发展历程,信息化投入既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企业继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这正如拜丽德集团事业部副总经理郑建成所说,“如今在温州,信息化投入大的企业发展就快,企业规模就大。” 面对着资源和区位等先天劣势,务实的温州人不愿意在信息技术上落后。

  利用商业科技向现代企业转型,这不仅是温州企业的自我突围,也是“温州模式”自我拯救的过程。身为温州人的策划家黄法康将这个过程归纳为“从古典的市场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转型”。黄法康说:“新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当中去。有人说中国老板的发财有几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靠产品,90年代靠房地产,那么21世纪靠的就是信息技术。”从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消耗型的发展转向依靠品牌、管理和技术的“新温州模式”,已经是温州企业家的共识和行动,也是受到先天条件制约的温州经济的必由之路。

(来源:《信息周刊》杂志)

热门关键词:拯救 温州 模式 经济发展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