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钢材价格在持续上涨了30个月后,在今年上半年已经表现出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的迹象,在此中,有关钢材等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所可能带来的通胀压力、钢价上涨幅度、我国钢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记者就钢材价格结构是否已经失衡等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钢材等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突显通胀压力
今年一至四月份,作为重要生产资料的钢材价格涨幅过快,并有向下游产品充分传导的趋势,突显通胀压力。一至四月份钢材价格不断走高是多重利好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快速成长的宏观经济拉动了钢材的需求;钢材进口量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低靡,进口下降;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和进口到岸价格均显著低于国际水平等。
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的马忠普主任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世界经济在这两年出现了超过4%的发展速度,拉动钢材需求以前所未有的增幅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带来了市场阶段性供不应求问题,使钢材价格出现长时间上涨。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副研究员周维富博士对记者说:“短期的供需不足,引发了连续几年的国内外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和震荡中高位攀升。”2002年以前,市场上冷轧薄板的价格还不到3000元/吨,但是今年3月份,国内冷轧薄板价格已经攀到7800元/吨。
马忠普认为,钢铁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过快导致了较大的通胀压力。他认为,目前生产资料每年有3-4%的合理价格涨幅是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的,但是今年一季度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两位数,达到10.6%,钢材等生产资料已经连续30个月上涨,价格结构关系已经失衡,并且今年出现向下游产品有效传导的趋势。
同时,钢材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的高位攀升,已经严重脱离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价格结构体系,尽管市场传导不充分,实际上一季度百姓消费品价格上涨仅为3.9%,但是下游各行业产品价格还是受成本因素困扰,有向新的价格结构关系平衡点移动的趋势。
显然,控制钢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失控,不能指望完全依靠市场本身来调整,需要保持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调控政策抑制钢价上涨初见成效
针对钢材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国家集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抑制钢材价格,这些措施既有针对钢铁行业本身的,也有针对下游消费行业的。从4月1日起正式取消钢坯、钢锭出口退税;从5月1日起将20种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11%;从5月19日起将铁矿石、生铁、废钢、钢坯等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这是对钢铁行业本身的调控措施;3月29日,国土资源部提出今年将继续严格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继续实行从严从紧的建设用地供应政策,严把土地闸门;3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国务院办公厅5月11日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通知要求要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这是对钢材消费行业采取的调控措施。
马忠普说;“这些政策传递了中央通过控制需求,进而控制重要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的决心。这一系列措施抑制了钢材需求增长,导致钢材库存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困难,引发了包括板材在内的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出现了大幅下滑。”
国家信息中心产业经济处朱敏先生对本报记者分析道:“宏观调控对人的心理预期很大,钢铁企业、下游厂商和经销商普遍预期钢材价格下跌,导致推迟屯货,这就肯定会影响需求。”
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钢铁部副经理徐爱华女士评价说:“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紧密出台打压了钢材市场的中间需求和有效需求的释放,促使钢材市场出现下跌。一方面国内的贸易商心态变坏,为了缓解紧张的资金压力及保住市场份额,纷纷降价;另一方面影响了市场有效需求的释放,尽管国内钢材市场真实需求依旧相对坚挺,但受消费用户‘买涨不买跌’心理影响,市场有效需求释放不足,观望气氛浓厚。”
随着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和限制钢材出口政策的实施,国内钢材的需求增速放慢,钢坯、钢材出口有所减少,国内钢材产量的增长明显大于需求的增长。发改委工业司的一份报告显示:“一季度全国产钢7779万吨,同比增长23.8%;钢材8253万吨,同比增长22.4%;钢材市场需求并没有随产量同步增长,一季度进口钢材597万吨,出口钢材519万吨,全国钢材表观消费量8331万吨,同比去年一季度全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仅为10%。”
钢铁工业需解决两个瓶颈
宏观调控政策对抑制钢材价格过快上涨虽然初见成效,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钢铁产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产能集中度低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了制约钢铁行业发展的瓶颈。
徐爱华认为,要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的中国钢铁工业,必须解决钢铁产能集中度低的问题。她表示,中国钢铁产能的快速扩张以及产能集中度相对分散已经开始对整个钢铁产业构成威胁,钢铁产能大多集中在中低档次,产能集中度的低下都意味着钢铁企业面对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量的能力非常有限。徐爱华认为:“在解决产能集中度低的问题上,兼并重组是一条行之有效也势在必行的途径。政府应该鼓励钢铁企业通过自身重组和产能扩建的方式发展壮大,同时也应该从政策上鼓励通过国内钢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来提高产能的集中度,另外还应该积极吸引海外投资,扩大下游加工的能力,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朱敏则担忧中国钢材行业产品结构存在低附加值产品比重过大的问题,他认为,目前大量的产能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建材上,而高附加值的板带材比重偏低,这种产品结构极不合理。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