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每逢周末,湖州市公交3路、6路在图书馆站停靠时,下车的人特别多。每到上午9点,图书馆的总服务台就往往"人满为患":办理"一卡通"借阅证的、电话咨询的、充值、还书、续借的读者往往要超过500人!服务台3个工作人员一天下来几乎都没有停歇。据统计,自今年4月30日开馆起截至8月31日,图书馆流通总人次已达到16.14万人,流通总册次达到25.41万册。同时,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清华同方、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方正Apabi电子图书等,这些海量的数字资源,正在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所享用,成为广大市民探求知识的数字世界。
为了创建"文化大市",湖州市政府投资了7500万元,专门在市郊征地16000平方米新建了的文化标志性工程市图书馆新馆。但由于新馆地址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社会上对图书馆搬迁反响强烈。老员工邵波坚清楚地记得,当时还有读者和她说:"图书馆搬到那么远的地方后,我们不来了,你们也甭忙活了,等着享清福吧。"
市文广新闻局副局长张国强,今年1月起兼任市图书馆馆长。他上任后考虑最多的是,图书馆搬迁后,老读者会不会流失,新读者能不能增加,说实话他的心里也没底。政府无偿划拨土地40亩,投入资金7500万元,大手笔支持公共文化事业,最终能产出多少效应?压力也是动力,张国强坚信,有一流的硬件,缺的只是一流软件,而这个软件就是指人、指服务。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当时馆里员工也都憋着一口气,全馆上下统一后达成共识,要想尽办法使新馆为市民接受、喜欢。
首要解决的便是交通问题。开馆前,市文广新局和市公交公司进行了磋商,商定3路公交车改道,和6路车一起在新馆设站点,并调整这两路公交车的运行时间 。同时,在边缘的白鱼潭小区和碧潮苑小区建立流通图书室,派专员管理。图书馆的新任领导班子还把公益性放在首位,新馆实行"一卡通"免费服务,仅此一项一年大约减少10万元的收入。
图书馆是一个服务机构,其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新馆除了继承原有的周五学习日外,还把各部室领导送出去参观取经,专门安排老师给员工培训。张馆长在3月17日的职工大会上公布了员工守则后,至开馆前长达一个半月的时间,无一人犯规。员工小钱说:"领导层要求我们做到的,他们总是先做到,比如图书馆行政人员的工作时间是8:30-17:00,张馆长的时间却常常是7:00-19:00。"
领导的身先士卒也带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工作方式也从坐等上门到主动上门。自4月17日正式面向社会办理"一卡通"借阅证以来,图书馆流通部工作人员多次组织人员,先后前往下塘、南墩、红丰、阳光城、东白鱼潭等社区,五中、四中、新风小学等学校,为广大市民、学生办理"一卡通"借阅证,共办理借阅证近1000张,占总办理量的15%左右。由于筹备开馆时还是秋天,图书馆预定的工作服是长袖,5月的天气虽然不是很热,但在阳光下也已经有些许焦灼感,工作人员却仍坚持身着长袖工作服,因为走出去为群众服务代表的是图书馆,他们要让市民对图书馆有一个干净、有序的印象。还有人开玩笑地说:"作为图书馆的一员,就已经准备为馆'献身'了,留点汗算什么。"红丰小区一位姓章的老伯说:"多来宣传宣传好啊,过去我们就知道新图书馆造好了,怎么去都不知道,现在看了宣传册才知道有个这么好的图书馆,还能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办好借书证,真方便。"
除了走出去,新馆还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让广大市民了解图书馆。先后邀请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湖州师院等校师生近万人来新馆参观,展厅、报告厅已举办了近20次活动,并开设了"韵海讲坛",吸引社会各界前来参观学习。
前期工作到位,使新馆人气旺盛,总服务台有一位家住南浔的工作人员,"五·一"七天长假一天都没有休息,从4月17日办证业务正式启动以来,足足一个月没有回家。"其实我们为读者服务辛苦点也是应该的,只是希望一些读者能谅解我们。"总台的工作人员说:"正因为双休日办证的人数太多,许多读者在等了一段时间还不能办理时,就有些许的抱怨,但是把办理信息输入电脑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我们会加强业务的熟练程度,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搬迁新馆后,路远了,工作量大了,很多员工都怕耽误上班,中午不回家吃饭。馆领导闻讯后,马上筹办了一个食堂,并给予职工一定补贴。对员工严格管理与关心照顾的结合,使全馆上下凝成了一股绳,服务水平也更加提升了。
保持新馆的旺盛人气,让它成为创建文化大市的"形象代言人",图书馆每一个部室、每一位员工都在不断提高文化意识,无论是馆内的基本读者服务还是利用现代化设施条件在社会上开展的服务拓展活动,都力求注重体现文化、展示文化的风采魅力。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