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浙东潘秀仁:以人为本专注阀门 唱响阀门宏图大业曲 提起浙东阀门,在阀门行业中已引人注目。该集团是从1985年创办的,也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经过20多年的打拚发展,如今已拥有上海、浙江温州两大阀门基地,并组建了上海浙东阀门集团,今年阀门销售产值有望突破2。6亿元,发展目标争取在今后5年内单项阀门产值突破5亿元,已是我国阀门界一家颇有发展潜力的中型骨干企业。 一、 据笔者在近日北京中国国际流体展会上与上海浙东阀门集团董事长潘秀仁交谈中了解到,集团近期正在构思大发展步伐,集团上海浙东目前占地50多亩地,今后集团总部设在上海;集团在瓯北制造基地外,在温州丽水也有生产基地,目前还在温州瓯北投入7000万元的新厂房正在建造中。同时集团在杭州市(浙北)控股一家五星级宾馆集团,近期加大自主研发新品力度,先后开发成功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7项省级高新技术重点新产品:包括浮辨式止回阀和省级新产品:嵌套式球阀、倒置油润滑旋塞阀、高温高压波纹管截止阀、提升式旋塞阀、嵌套式锻钢球阀和嵌套式旋塞阀,其中嵌套式锻钢球阀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浮辨式止回阀、嵌套式锻钢球阀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起草并备案企业标准4部。目前集团的特色产品旋塞阀产销量和品种规格为行业全国首位,形成了旋塞阀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其中最大口径为DN800、600磅,已被国内扬子石化、四川化工厂、辽阳化工等石化、石油行业重点领域所采用。最近,浙江浙东高中压阀门获准成为全球最大旋塞阀生产商GALL&CASSINA公司唯一指定合作伙伴,准备投资建设一个铸件厂。同时,集团80%阀门产品(包括旋塞球阀)出口国外,近几年出口量以40%速度递增,主要出口欧美、中东国家,是阀门行业的出口大户。 潘总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严峻国内外形势,他胸有成竹表示:只有抓住和利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国际产业转移这个机遇,苦练内功,加快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强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以自主创新产品赢得市场。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外部需求减弱,企业创造效益的困难加大,关键是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新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开拓新的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着重提高竞争力。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就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集团今后5年内实现5亿元产销规模发展目标一定能实现。 二、 目前浙东阀门的ANSI、DIN标准卡套旋塞阀,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科技新产品”。多种产品被评为“浙江省优质阀门产品”、“浙江质量信得过产品”。“ 三、 浙东阀门发展是集团董事长潘秀仁一手创业的,潘总创业史也耐人寻味,让我们一起分享潘总与他的浙东集团的创业史,从中启迪我们增强抵御这次特大风暴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我们的阀门产业。 潘秀仁,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但他却凭着一股常人难以想像的拼搏精神和聪明才智,白手起家,成为一个拥有上亿元资产的企业家,他就是浙东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秀仁。 上世纪60年代,潘秀仁出身于浙江永嘉楠溪江畔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过得极为艰难,作为哥哥的他,不仅要帮助父母干农活、放牛,回家后还要看管弟弟妹妹。正是这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磨炼了他的意志,为今天建功立业埋下了伏笔。 上海浙东集团董事长潘秀仁 由于潘秀仁聪明好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当初却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根本无法承受四五个孩子同时上学的沉重负担。聪慧机警的潘秀仁也很懂得父母的心思,虽然他做梦都想跨入大学的校门,但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只能含泪放弃学业,挑起了整个家庭的经济重担。 高中毕业不久,潘秀仁就进入了国有阀门企业当了工人。由于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最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阀门生产、制造流程中的各项技术,并拿到了阀门专业工程师职称。加上他为人谦虚、诚信待人,很快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了提升。 [Page] 随后厂里又让他搞销售,这个既重要又颇具挑战性的工作,给潘秀仁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潘秀仁在阀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年,很快就成了厂里的销售骨干。 尽管潘秀仁已经成了厂里的骨干,但他却并不满足,他萌生了要下海自己当老板的念头。 历尽艰辛开疆辟土,有了这种想法之后,1985年,潘秀仁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和厂里领导的极力挽留,毅然辞去了那份被外人视作“铁饭碗”的工作,凭着年轻人那股满腔的热忱和闯劲,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可是,潘秀仁刚刚“下海”不久,他发现创业并非想像的那么简单。资金、场地、技术、人手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和困难都摆在了他的面前。究竟干还是不干,潘秀仁犹豫了。 四、 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向亲戚朋友东借西凑筹集了一点资金,购置了几台旧机床,聘来了七八个人,创办了永嘉县沙头化工设备厂。潘秀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与其说是一个厂,还不如现在的一个阀门加工小作坊。”他自己既是厂长,又是生产技术员、业务员,厂里的大事小情统统由他一个人承揽。 创业时的艰苦岁月,至今回想起来仍旧历历在目。潘秀仁说:“那个时候生产没有场地,就只能租借国企的一个小车间;没有起重设备,就几个人用肩扛手拉,支个三角架,装个手拉葫芦就干了起来。”人手少,就不分日夜地和工人们一起加班,甚至有时一直干到天亮。经过四年苦干,潘秀仁的厂子终于像点样子了。为了进一步发展企业,1989年,永嘉县沙头化工设备厂更名为永嘉县化工设备二厂。1991年,他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厂房,建立起了正式的阀门生产车间,购置了新设备,并再次改名为温州浙东高中压阀门厂,也就是现在浙东阀门集团公司的前身。 如今,潘秀仁富了,可他却致富不忘本,不忘养育他的家乡。他每年都投入几万元给村里修桥补路,兴修水利、学校等,他已经为家乡累计投入50多万元。 在长期的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潘秀仁认识到,单靠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做不大浙东的,要想使浙东做强做大,就必须拥有人才。为此,他自从创业伊始就源源不断地从上海、浙江、江苏、四川、重庆、河南、安徽、湖南、湖北等全国各地不惜重金招揽人才,为浙东积蓄技术、管理、销售等各方面人才。同时他还采取各项措施,如实施工资报酬和科研成果相结合的“待遇留人”;工作态度和企业精神相结合的“情感留人”以及企业价值和企业发展相结合的“事业留人”等策略留住人才。 潘秀仁常说,“浙东能够发展到今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全体浙东人共同奋斗和努力的结果”,“每个员工都是浙东的主人”,“浙东目前的宗旨就是不怕员工赚钱,就怕企业不赚钱”,“要让每个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和喜悦!” 五、 如今潘秀仁不仅在国内阀门行业颇具影响,而且还把产品推向了国际市场。“潘氏pans”牌商标已经被国外众多的大客商所认同,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埃及、以色列、印尼、新加坡、巴西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广泛应用到石油、化工、天然气等大工程大项目上。 潘秀仁说,由于浙东阀门的出口占80%以上,为了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反倾销”和“金融危机”等问题,浙东今后要侧重于国内市场的发展,加大国内市场占有率,学会“采用两条腿走路”,规避市场风险。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加快丽水、江苏等地的阀门生产基地建设步伐,争取在两三年内单项阀门产值突破5亿元,并努力实现包括房地产、高级酒店在内的跨行业跨领域多元化经营。
上海浙东阀门制造的旋塞阀产品在北京流体展上亮相 笔者与上海浙东集团董事长潘秀仁在北京流体展上合影 通讯员 盛根林 (来源:本站原创)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