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汪氏威特朱元宪:电控组合泵更适合中国市场

汪氏威特朱元宪:电控组合泵更适合中国市场

      2008/12/12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6

中国阀门网】     成都汪氏威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特)近几年在业界知名度逐步提高,目前该公司已经为国内十多家发动机厂提供电控组合泵配套,今年的产销量将达到1万台以上。“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产能不够,很多用户签约后不得不等上一段时间才能拿到产品。如今我们正在建设一条月产能为7000台的生产线,预计在今年年末启用。”威特总经理朱元宪说。
  有着在美国汽车发动机企业12年工作经历的朱元宪,向记者讲起了当初威特选择电控单体泵技术的原因。他说,高压共轨技术主要由跨国公司垄断,他们的市场开发工作做得很到位,国内的汽车柴油机企业对此项技术有较高的认可度。一位跨国公司人士曾说过,这项技术主要有三个优点:一是适用范围宽。这种技术既适用于重型车又适用于中、小型车,既适用于商用车又适用于乘用车。今年中国实施国Ⅲ排放法规,如果使用这种技术,就能促使车辆的全面升级。二是安装方便。从经济角度出发,发动机厂不希望因为增加电喷系统而改变发动机的生产线。高压共轨系统可以比较容易地安装在原有发动机上,而其他几种电喷技术都需要改变一些发动机的原有结构设计。三是控制灵活。高压共轨系统可以控制发动机压力并实行多次燃油喷射,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噪声和减少尾气排放。
  “这几个优点是存在的,但对于中国的用户来说还有一些问题要考虑。”朱元宪说,第一个问题是,发动机厂商和用户负担大。首先是高压共轨系统的采购费用高。最早跨国公司卖给中国的产品价格都在2万元以上,最近价格有所下降,6缸机每台1.3万~1.5万元,4缸机每台是0.8万~1万元。其次是跨国公司索取的技术服务费高。发动机厂购买了这种产品后,如果需要对高压共轨系统和一款车型的发动机进行匹配标定,对方要收取高额服务费。此外整车厂商还需对部分零部件进行升级,将导致整车的价格上涨2万~3万元。这大大增加了发动机厂商和用户的负担。三是维修费用大幅提高。高压共轨系统与传统机械泵相比,技术水平和控制方式差异很大。传统机械泵的柴油机升级后将导致维修费用大幅提高。
  第二个问题是高压共轨系统对燃料质量要求很高。如果用户使用的机油水分和杂质不符合高压共轨系统的工作要求,系统中的零部件容易出现故障。目前,已有一些在使用的高压共轨系统因此出现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产业安全问题。跨国公司垄断了核心技术,如果他们停止对工厂供货,将导致中国企业生产停顿,后果不堪设想。
  “威特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跨国公司对这项技术的垄断,我们要选择一条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路线。我们认为高压共轨技术短时间内很难本土化,主要是因为国内目前的制造水平难以保证这种产品的生产一致性。所以威特选择了电控单体泵这种开发难度相对较低并且能够满足国内排放法规的技术。”朱元宪说,电控单体泵有两个特点:一是喷射压力高。它比高压共轨的喷射压力还要高,高喷射压力对于微小颗粒物的减少非常有利。二是喷射规律比较理想,它完全可以满足国Ⅲ排放法规,经过适当技术升级后也可满足国Ⅳ排放法规。奔驰商用车最先采用这项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后,国外很多商用车发动机都采用了这项技术。
  “威特通过消化吸收,认为这项技术适应中国特点。但传统的电控单体泵难以装在大多数国内现有的发动机上,所以我们开发了电控组合泵。”朱元宪说,电控组合泵的优点很多。第一,电控组合泵具有与机械直列泵相似的几何外形尺寸和接口,发动机的生产线不需要进行大的改造。第二,生产成本低。电控组合泵的精密部件相对于高压共轨来说要少一些,生产制造成本低一些。第三,电控组合泵的使用维护条件和对燃油质量敏感度方面比国外低一些。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评价说,成都威特开发的电控组合泵对跨国公司是一个很大挑战。这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喷系统摆脱了我国电喷市场长期依赖跨国公司的局面,提高了中国汽车柴油机企业与国外电喷供应商谈判中的议价地位,同时也确保中国汽车柴油机制造业能在较低的成本条件下满足国Ⅲ以上排放法规。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电控组合泵 发动机 技术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