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中部崛起给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性发展机遇。目前,关键是要围绕中部崛起构建自己的产业特色,寻求自己的产业定位。”湖南省娄底市市委书记蔡力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语中带有明显的紧迫感。
从关注“地下”
到关注“地上”
娄底是湖南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有“湖南鲁尔区”的别称。在计划经济时代,娄底集中了众多围绕能源、原材料为基础的工业门类,“傻、大、黑、粗”是对娄底工业的形象描绘。
记者在相关资料上了解到,娄底市冶金、煤炭、建材和化工产业产值、创利税历年来均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占90%以上的比重。
据该市经贸委一位官员称,由于过分依赖资源产业及对资源认识的偏差,“鲁尔区”的“锈带”现象也日益显露,比如粗放式的生产,三废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对于娄底市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后续发展应该研究和借鉴德国鲁尔区的教训和经验,应该注重‘鲁尔区’新的发展。”蔡力峰表示,就娄底近期的发展而言,指导思想上一定要遵循科学发展观,改变对矿产资源的过分依赖,努力寻求新的产业门路,培育一批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
蔡力峰表示,要引导干部群众努力破除“以矿为本”的狭隘的资源观,树立从关注“地下”到关注“地上”和“激活要素,潜力无穷”的大资源观;破除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观念,树立实现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正确理念。
构建六大产业集群
龙头企业是各类企业自觉靠拢的旗舰。无论国际、国内,区域经济的振兴都是依靠龙头企业及完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来完成。然而,目前龙头企业对娄底经济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经济产业集群远未形成。蔡力峰指出,在工业经济方面,娄底当前重点是调整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在原有的冶金、煤炭、电力、建材、化工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建设六大产业集群:一是以湖南锻造厂、洪源机械厂、涟源阀门厂等为骨干,形成机械基础件基地;二是以华达、致科空调等为骨干,形成汽车零部件、配套件基地;三是以双峰机械厂、农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为骨干形成农用运输车、农副产品加工成套设备基地;四是以湖南煤机厂、冷江电动工具厂等为骨干的矿山、建筑、新型环保机械基地;五是以新化电子、同人电子、精细电子陶瓷等为骨干,形成电气产品基地;六是以星剑药业、回春堂药业为骨干,形成中西制药、中药饮片生产基地。
提倡接续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出现了“三危现象”(资源危机、环境危机、运输危机)。能源、原材料基地究竟怎样发展?如何扭转目前发展的困境?娄底如何保有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蔡力峰认为,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发展经验和美国“锈带复兴”经验值得借鉴,即用接续经济发展模式转换能源、原材料基地模式:一是强化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意识。由“资源—初级产品—污染排入”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直接进入“资源—初级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再生产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经济过程,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二是适度控制规模,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度控制娄底目前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规模,限制新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严格控制新建低水平重复项目,下大力气限制、淘汰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能耗突出的小水泥、小冶炼、小煤窑、小化工、小玻璃等“五小”企业,实现产业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三是依托原有支柱产业特别是涟钢热轧、冷轧簿板等原材料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下游产品加工,接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机制,将能源、原材料基地提升为湖南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培植娄底未来持续发展的后劲。
(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