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安徽经济崛起意味着加速工业化进程,因此全省大部分市县都提出“工业强市”、“工业立县”乃至“优先发展工业”等战略思路或规划,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选择。然而需要进一步明晰的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们所要加速发展的工业化,是什么阶段工业化?这一阶段工业化的主导产业又是什么?我们需要以什么样的机制来促进这一阶段工业化?近一时期,国内经济学界对如上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其观点无疑有助于我们厘清认知。这里将部分观点作一简述。 经济学者们较为一致的判断是,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重化工业发挥特殊重要作用的阶段,或者说“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学者研究指出,同国际经验显示的一样,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动密切相关,典型形态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导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上世纪80年代起主导作用的是轻工、纺织等行业;90年代初中期,高增长行业转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但1997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实际上就是90年代初期起来的高增长行业开始乏力,而新的主导行业又没有出现,形成了主导产业的“断档”。进入新世纪,以现代通讯、汽车、住宅为标志的消费升级强力拉动了钢铁、制造、设备、建材、化工等重化工类产业,使重化工业在工业中比重大幅上升。这种特征不是随机和短期的,而具有中长期意义。 学者们认为,新的重化工业阶段不仅仅表现为重工业比重的上升,其增长机制的变化有着更深刻的意义。比如,作为高增长产业群龙头产业的住宅和汽车产业,近年来其产品的80%%-90%%由居民个人购买。这就表明,居民个人已经成为这一批高增长行业的最终消费主体。由此引出几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果:增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具有较为可靠的市场导向基础;大众消费使相关产业能够形成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主导产业。有了以居民大众消费为支撑,这些产业不排除局部和短期的泡沫,但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泡沫的可能性较小。再如,国内这批高增长产业中基本上形成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尽管不同行业存在差异,如汽车行业合资企业为主,钢铁行业国有控股企业为主,但资料分析表明,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增长中,增长最快的是“三资”企业,较快的是民营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相当于平均水平,而集体企业则低于平均水平。总的趋势是,非国有企业和混合经济企业成为增长的主要力量。以机械行业为例,目前民营和三资企业在行业销售收入中占到八成,利润则占到九成。民营企业已在微小型轴承、低压电器、摩托车、中低压泵阀、汽车配件、民用仪表水表、电度表、煤气表等日益增多的行业占有优势。这就表明,企业的投资和生产行为与过去相比已有较大变化。 学者们指出,以若干龙头产业为先导,按照投入产出的关联关系,形成高增长产业集群,这已成为新的重化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和特征。如汽车高增长产业群,包括合成材料工业、轮胎制造业、钢铁工业(以薄钢板和钢带等汽车用钢为主),机床工业(特别是数控机床);房地产高增长产业群,包括钢铁工业,据测算,2002年我国钢铁产品的新增部分中,65%%以上是用于房地产行业、建材工业、装饰装修行业及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相关服务业。此外,还有机械制造高增长产业群、消费品高增长产业群等。引导产业集群的发育,是做规划和出政策的重要着眼点。 学者们还分析了重化工业发展的周期问题。按照可借鉴的国际经验,一个大国在进入汽车大众消费阶段后,汽车产业将会保持20~30年的快速增长;据有关方面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会使我国的住宅产业保持2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住宅、汽车是国民经济中带动力最强的行业,这两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龙头或主导地位的确立,将为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10~20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比如7%%—8%%搭建基础平台。尽管其他短中期因素会使经济有一定波动,但基本的增长力量比较确定。这与国际上的大国经验也是可比较的,例如,美国经济曾经在上世纪初开始的几十年的时间内,以钢铁、汽车和建筑为三大主导产业。 学者们强调,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以往不存在或不突出的特征,遇到的不少是新现象,仅靠过去的经验难以解释,需要在研究的基础上作出新的概括。我国开始进入一个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以市场为基础、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逐步提高、可持续性较强的新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所谓“新”的重化工业阶段,首先是区别于上个世纪50年代曾有过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那个时期没有搞市场经济,重工业发展基本上没有居民消费基础,是一种强制工业化。其次,目前和未来的重化工业主导的快速增长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的高增长也不同,那时的房地产增长与居民的住宅消费关系不大,市场起作用的程度也明显的低。面对新阶段,应当关注可能出现的新的规律和特点,在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上有必要调整。 (来源:互联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