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阀门标准 > 装载机变速器换挡机构损坏的维修与保养

装载机变速器换挡机构损坏的维修与保养

      2010/1/23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1

中国阀门网】     装载机动力换挡变速器采用液压压紧多片湿式离合器的换挡变速机构变速,每个挡位由2-5片摩擦片及相应的压板、液压缸等组成。当操纵变速杆置于某一挡位时,压力油通过控制阀流人相应的液压缸,推动活塞压紧主动片与从动片,从而达到传递动力的目的。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是等到机器不能正常工作时才进行维修,以致丧失了最佳维修时机,缩短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命。本文分析了动力换挡变速器离合器损坏的原因,介绍了一种检测离合器活塞密封性的方法以及变速器故障预防的措施,以提高动力换挡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1 .离合器损坏的原因
      动力换挡变速器离合器接合时,液压油的压力克服弹簧力压紧摩擦片。随着液压油压力的升高,摩擦片与金属盘接触并逐渐压紧,使离合器将飞轮动力平稳地传递到变速器输人轴。每次换挡时,摩擦片都要与钢片发生摩擦,产生的热量由冷却液散发出去。当摩擦片及钢片变薄时,为了使它们充分接合就需要更多的液压油,发动机须进一步加速,摩擦片在钢片上的打滑时间也随之延长,由此产生的摩擦热量也会更多,促使液压油的温度增加,当达到足以改变变速器中密封件性能的温度时,变速器就会产生内泄。而内泄又从两个方面继续引起热量的增加:高压油经损坏的密封处泄漏,使油温继续升高;由于漏油,液压泵势必要输送更多的油液来保证接合离合器时所需的压力,使离合器充分地接合,这也要求发动机继续加速,使液压泵产生更大的流量。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必将导致离合器过热或烧损,直至完全失效。
       2 .离合器活塞密封性的检测
       装载机行走无力或油温过高时,就需要判断是离合器活塞密封不严还是油压不足引起的,但常规检测手段有时很难断定是哪个原因引起故障,尤其是在无动力的情况下,检查组装好的变速器总成的各密封环就更困难了。此时,可采用气压阀进行测试。
      首先,将变速器控制阀拆掉(对组装好的变速器应在装控制阀之前),然后依次给变速器各油孔通人0.6一0.8MPa的气体,若某一个孔通人气体时,听到“嘭”的一声且无漏气声或漏气声很小,则说明与之对应的离合器活塞与缸筒间的密封良好;若听不到活塞压紧摩擦片的声响且漏气声较大,则说明离合器活塞与缸筒间的密封失效,应更换密封件。
      3 .变速器故障的预防
      动力换挡变速器的轴承和齿轮副属于易损部件,所以应定期检查和保养变速器。国外典型变速器的维修时间间隔是5000一10000h。根据我国国情,建议每隔2500一5000h即应检查一次离合器的磨损情况,并且随时捉住异常信号。由于动力换挡变速器不可能很快失效,在摩擦片首次出现磨损痕迹后,通常还能继续使用750-1000h 。如在此期间经常进行检查和保养,并及时更换摩擦片、密封件和个别轴承,可避免未损坏的零件(如钢片、齿轮、轴、液压缸和大部分轴承等)损坏。
      离合器在失效前往往有以下异常情况出现:
      ( l )虽然机器还可以工作,但变速器内的油液早已变质,粘度下降并含有金属杂质,因此应在推荐的换油间隔期以前更加频繁地分析变速器的油样。因为离合器磨损是变速器故障扩大的标志,如果金属杂质进人齿轮副或卡住齿轮使其不能对中,若再不停机就会研碎变速器中的其他构件。
      ( 2 )换挡性能下降是离合器损坏的征兆。离合器开始打滑时,即使平稳加速,机器也会向前冲,此时应停机检修。
      ( 3 )离合器操纵油位下降,当机器必须加速才能使离合器接合时,就说明离合器已出现过度磨损或密封失效现象。因此,测量变速器的油压和观察油温是否上升就可判定离合器的磨损情况。
与此同时还应分析油质,若油液中出现铁或铬的微粒,则表明齿轮副已开始磨损。
      综上所述,若在离合器失效前就更换密封件和摩擦片,其维修费用将比离合器失效后再进行维修要低30%。同样,若在行星排或齿轮副失效前就进行维修,则其费用要比维修彻底损坏了的变速器时低2/3。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控制阀 离合器 变速器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