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未来中国制造业转移的可能趋势

未来中国制造业转移的可能趋势

      2009/6/16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9

中国阀门网】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无论如何,曾经辉煌的悍马低下了骄傲的头颅,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已经形成。在机电产品等领域,受制于成本、市场等因素,部分欧美实体企业已经陷入了“今天不卖明天卖”的境地。

    同时,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制造业,为摆脱被动参与国际分工的境况,也正努力寻求着突围之路。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我们不买别人买”的绝好时机。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缺乏核心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不能承受之重,如研发投入不足等原因,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约80%依赖进口;缺乏核心技术,中国的制造业高速增长,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制造第一”的神话,却只能沦为“世界打工仔”.获取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中国企业家们的多年夙愿。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为中国渴望获取技术的企业家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并购欧美实体公司,以股权合作的方式分享欧美实体公司的技术、品牌与销售渠道,是扭转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链中的不利地位、增强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

    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司长孔令龙曾指出,能源矿产、先进制造业、省外高技术智力合作、对外基础设施合作等将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重点领域。截至2008年底,我国企业的非金融对外投资已达1500亿美元,涉及170个国家和地区,5年来保持70%的年均增速。

    仅就民营企业而言,万向收购德尔福、华为并购马可尼,都显示着中国民营企业向海外出击的勇气。根据商务部统计,到2007年底已经有超过800家的民营企业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

    “没有敢于成为先烈的勇气,就不可能成为先驱。”海外并购之路既非捷径,更非坦途;其中有陷阱,有泥潭,可能还有万劫不复的深渊。如何解决“以小并大”后出现的“消化不良”问题,解决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冲突、人员矛盾等问题,解决税收、环保、安全等问题,都成为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尽管跨国并购的路途并不平坦,但中国企业并没有退缩。以TCL为例,虽然其并购之战曾经历“滑铁卢”,但李东升对自己的国际化战略丝毫没有悔意。在总结5年并购之路时,他感慨万千地说:如果没有跨国并购,TCL的彩电业务也许还在产业链条的最低端;如果没有跨国并购,去年的TCL通讯早就像其他手机同行那样被彻底洗出市场;如果没有跨国并购,TCL也许无法渡过眼前最严峻的金融危机。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通过股权收购,进而取得对目标企业高端技术的学习权,以及高端技术企业转向中国的“产业转移权”,这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收获。    


(来源:全球阀门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