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技改投资助推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技改投资助推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6/18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8

中国阀门网  如果说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做好新形势下技改工作,深入分析了“应对危机要抓技改”的重要意义,那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较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指出的要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产业关联度高、能有效带动经济增长的大企业、大集团和龙头企业,有基础、有市场目前面临困难的企业,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中小企业,给予技术改造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广泛采用“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重点在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装备水平和安全生产这五个薄弱环节进行改造,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进一步明确提出,根据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以下六个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一是支持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加快研发共性关键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二是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三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开发,发展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总成产品。四是支持集成电路设计和先进生产线建设、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TD-SCDMA等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研发生产、计算机研发能力建设和下一代互联网推广应用,支持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五是大力发展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及核电关键设备、关键组件等。六是支持物流业发展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和城乡物流配送等工程。
  这就使我们对技改投资的认识更加清楚了:技改投资的六个重点,紧密结合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根据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而技改投资的六个重点和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在———
  一是强调技改投资与调整产品结构相结合。结合已经出台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有色、石化、轻工、纺织这些行业,调整产品结构都是重点发展的目标。例如,在有色金属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重点提到了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深加工。据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已经上报了77个投资项目,并列入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附录项目,涉及铜、铝、铅锌、镍等基本金属品种,今年该行业将重点围绕铝电解重大节能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高端产品。
  二是强调技改投资与加快自主创新相结合。技改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本报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发表的署名文章,特别强调抓住“牛鼻子”,强调实现技改投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怎样抓住“牛鼻子”,实现技改投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即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而在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重点提到了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的问题。据悉,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已占我国GDP的10%左右。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来提高重大装备自主化,已是行业内的一条成功经验,上海、沈阳等地对此都有积极尝试。其中既包括对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项目业主单位给予必要的补助以及政策优惠,也包括鼓励保险公司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业务。
  三是强调技改投资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例如,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重点提到了今后3年要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而国务院常务会议则进一步明确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开发。据悉,新能源汽车研发已经成为全世界汽车企业的潮流。国内的一些汽车公司,已纷纷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路线,加大了研发费用的投入。
  总的来看,技改投资助推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今年中央以贷款贴息为主的方式,安排200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后预计可直接带动全社会投资4600亿元。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中央技术改造投资陆续下达到企业,对于提振市场和企业信心,扩大国内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源:阿里巴巴)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