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2003年制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近10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速为16.4%,比同期GDP增幅高出约3个百分点。2008年海洋生产总值29662亿元,占GDP的9.87%,占全球海洋经济的1/6;海运总量及钢铁、石化、火电、船舶等临港重化工业产出,高居全球首位。同时,积极参与极地科研考察、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出台《海洋环境保护法》、《港口法》、《海域管理使用法》、《海岛法》等法律,依法推进海洋开发。
浙江海洋优势独特
沿海省市分别确立独具特色的海洋开发战略。国家积极谋划沿海经济带建设,相关各省市积极呼应,找准主题,勾勒战略部署。其中,辽宁围绕“五点一线”,构筑“以点连线、以线促带、以带兴面”的沿海空间联动发展格局。天津重点进行制度改革创新,构建统一、开放、高效、公平、规范的市场经济体系。江苏依托连云港欧亚大陆桥和丰富的滩涂资源,推进大港口建设、大项目引进和大产业发展,形成港口、产业、城镇三位一体综合开发体系。上海加强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和业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提升国际金融和航运服务水平。福建通过经济全面对接、文化全面融合以及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海峡两岸合作交流前沿平台。广东强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建立更加开放、完善,更具示范带动作用的市场经济体系。广西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建设联结东南亚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海南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
海洋资源是浙江最大自然优势。浙江拥有丰富的港、渔、景、油、涂、岛、能等海洋资源,组合优势明显,适宜规模化开发,是我省最大自然资源优势,在全国拥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其中,深水岸线达506公里,约占全国1/3,相对集中分布于宁波—舟山港域,是我国建设世界级深水港群的最佳选址。海岛数量约占全国40%,是国家东海油气开发、海洋权益维护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载体。舟山渔场为全球四大渔场之一,近海最佳资源可捕量居全国第一。东海油气资源前景看好,主体部分位于浙江海域。滩涂资源面积近400万亩,约占全国13.2%,是我国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新空间。海洋旅游资源约占全国13.7%,特色明显。海洋能蕴藏丰富,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占全国40.8%,潮流能占全国1/2以上,近海风能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详见表1)。
浙江海洋战略区位优越。浙江海域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毗邻台湾海峡和日本海域,对内是江海联运枢纽,对外是远东国际航线要冲,在我国内外开放扇面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沿海地区位于我国“T”字形经济带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区,是长三角地区与海峡两岸的联结纽带。依托广阔腹地和深水岸线等资源,加强深水岸线的开发利用,既可作为我国海上交通运输主枢纽,也可作为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战略物资的储运、中转和贸易主基地,还可作为海防前哨,加强“海上通道”安全保护的“主阵地”。
本新闻共
2页,当前在第
1页
1 2
(来源:全球阀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