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新突破特别报道

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新突破特别报道

      2006/10/11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98

中国阀门网    走符合省情的自主创新之路,新产品、新技术迭出,替代进口,装备国民经济,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

    辽宁装备制造业变壮了

    9月13日,每两年一届的芝加哥国际制造技术(机床)展览会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麦考密克会展中心举行,这是包括中国北京、德国汉诺威、日本东京机床展在内的世界四大机床展会之一,在国际金属加工业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次展会,参展商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百个经济代表团云集,而来自中国辽宁的沈阳机床集团格外抢眼。他们的展位和日本马扎克、德国德马吉等国际机床巨头一样安排在了会展中心的A馆之内,而往届沈阳机床的展位是在会展中心的地下室。

    像沈阳机床一样,近两年来辽宁装备制造业越来越令人刮目相看。

    今年7月,沈阳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在国际竞标中力挫国外众多强手,拿到了为北京和珠三角铁路隧道工程提供6台盾构机的大订单。沈重集团盾构机从无到有,从概念到实物,前后仅用了短短3年时间。而盾构机的国产化,使进口产品大幅度降价,降幅达30%左右。

    同样,大连冰山集团生产的转子直径510毫米、冷量为400万大卡的大型石油化工螺杆压缩机,目前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的4家企业能够生产,冰山集团名列其中,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冰山完全能够与国外企业相抗衡。沈鼓集团自主研制的大型裂解气压缩机组在茂名石化64万吨乙烯工程投入使用,打破了国外同行的技术垄断。特变电工沈变集团生产的超高压大容量输变电装备在三峡工程应用,并打入美国市场。大连船舶重工、渤海船舶重工为国内外客户承接建造了多条30万吨级超大油轮、5668标箱大型集装箱船、20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BG型半潜式钻井平台。

 从数控机床到石化通用装备,从输变电设备到交通运输装备,辽宁装备制造业为中国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着装备,并打入国际市场。

    曾几何时,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因“产品没市场,有市场的产品又拿不出来”而“暗自神伤”,有的痛失国内排头兵地位,有的甚至破产退市。然而,今天的辽宁装备制造业绝非昔日可比,辽宁有市场需要的产品,有尖端技术产品,而且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规模,沈阳、大连两家机床集团占到全国机床市场份额的60%,大连造船业的造船吨位占到全国总量的近1/4。

    数不尽的新突破,让辽宁装备制造业变壮了!

    走自己的新路

    近几年来,到过辽宁骨干装备制造企业的人们都有这样一个印象,辽宁人的开放意识十分强烈。沈阳远大集团为了技术花了几百万元聘请外国专家,在沈阳机床集团工作的日本机床专家也是花了大价钱聘请的,至于引进一项新技术、新产品,或派员到国外学习,各家企业也都是在所不惜。

    辽宁人清楚,在辽宁这样一个有着深厚产业背景和人才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大省,要想迅速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引进当代最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可以事半功倍。

    辽宁人在不断实践中认识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刻。

    今年3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克强指出,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老工业基地振兴,在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同时,着重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在调整经济结构中,突出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着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努力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中发挥独特作用。

    从我省一些骨干企业的实践看,在产品研发、技术进步以及重大装备国产化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的企业,几乎都走了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道路。

    一汽大连柴油机分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邱运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柴如果不能找到像德国道依茨公司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国外合作者,进而引进世界最先进技术,那么,大柴的发展速度可能就要慢下来,而谁都明白,研发跟不上、市场开发太慢对企业将意味着什么。

    今年4月,大柴引进的道依茨技术项目开始批量生产。德国道依茨公司是世界工程机械和客车发动机领域的霸主,技术力量雄厚,通过与之合作,大柴拿到了世界顶尖的柴油机制造技术,在产品和技术升级上实现了“一步跨”。道依茨公司在检测和测试了大柴试制的产品后一次性订购缸体和缸盖各两万件,两年内交货。

    对大柴来说,产品能够得到为奔驰等世界名企配套的道依茨公司青睐,这样的喜讯似乎来得太快了。大柴人很清楚,这个“快”源自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而对辽宁装备制造业来说,这个“快”就是竞争力,就是市场,引领未来,孕育希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既可实现技术进步的高起点,又能达到这个“快”的目标,面对时不我待的发展环境,辽宁装备制造业等不起,这个“快”就显得尤为重要。

    众多企业的实践印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已经成为辽宁装备制造业推进自主创新的最现实选择。

 为了未来的跨越

    今年6月8日,大连冰山集团与日本三洋等两家企业共同出资兴建了一个压缩机研发中心,在这里,冰山的技术人员与日方人员一起,共同承担研发项目,共同拥有开发成果的知识产权。能合资建厂就合资建厂,能引进人才就引进人才,能共同开发就共同开发,搭建自主创新平台助推装备制造业跨越发展,辽宁人的思路拓宽了,眼光放远了,开放意识更强烈了。

    在全国装备制造业内,辽宁企业技术中心的实力较强。目前,大连冰山、大连船舶重工、瓦轴、沈飞、沈阳机床、沈鼓、沈阳黎明航发等骨干企业拥有17家国家级技术中心,51个省级技术中心,并与十多个国内的国家级研究院所,近十个研究设计单位实现了产学研合作。但是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并不满足现状,他们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为了自主创新更高效、更实际、更长远,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机构已经开设于国门之外,研发人员也名副其实地来自五湖四海甚至世界,研发成果不断出新。

    为了保证今后几年企业能有一个质和量的飞跃,沈阳机床集团根据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创造了一个个开放式研发的新模式,在国内外,沈阳机床集团已经有了一批稳定的技术研发合作者,根据不同情况需要,展开不同形式的项目开发,在自主创新的战场上,沈阳机床集团已调动起了“千军万马”。他们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合作,在柏林建立了沈阳机床研发海外分中心,与德国著名的机床设计公司R+P公司联合开发高档数控机床新产品,与德国鲁尔大学、斯图加特大学开展数控机床前沿技术研究,与国内的同济大学、吉林大学等一起开展数控机床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中科院沈阳计算所合作,开展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十五”期间,沈阳机床集团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已占年销售收入3.8%,5年间,自主研发了高档数控机床新产品120余种,全部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当代水平。

    自主创新蕴藏着无限潜力,从沈阳机床身上,人们看到了辽宁乃至中国装备的未来和希望,从沈阳机床身上,人们也看到了众多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勃勃生机。

    几年来,大连机床集团把企业在技术开发中遇到的高档数控系统等前沿性技术问题交给清华大学等院校,实行厂校合作开发,并实现了产业化。而能够获得具有自主产权的小功率交流伺服系统及伺服电机、大功率交流异步伺服系统及交流异步主轴系统,又是与日本、西班牙等国外研究单位进行合作的结果,其功能水平已经超过日本同行。在辽宁,广泛利用各种研发资源为我所用的研发态势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已是遍地开花。
 代表中国装备的实力

    今年年初的上海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沈阳机床集团的26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数控产品一经面世,就成为业内目光的聚焦点,大型,高速,复合化,产品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精度数控轮毂车床镜面车削等技术指标更是超过了国际当代同类产品水平。

    近两年来,沈阳机床集团在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柔性加工生产线、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龙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接连打破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垄断,日德等国的世界最著名机床企业纷纷把沈阳机床列为潜在的主要竞争对手,沈阳机床引起世界关注靠的就是这些拳头产品,而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辽宁靠的也是这些拳头产品的支撑。在机床等基础装备、盾构机等成套设备以及汽车发动机、船用曲轴等交通运输设备中,辽宁已经研制和储备了相当数量的可以代表中国装备实力的产品和技术,一些过去被“卡脖子”的重大装备正通过辽宁人的手“松绑”,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的战略构想也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6月26日,辽宁装备又在自主创新的“零”记录中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一”,中国第一款高性能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在华晨集团正式投产,中国汽车开始装上“中国心”,自主创新又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像这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创新在辽宁不乏先例,沈鼓集团的24万吨、48万吨、64万吨乙烯裂解压缩机竖起了三个里程碑,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盾构机的国产化一改直到2005年中国市场还被欧、美、日制造商基本垄断的历史。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经过短短一年半时间就掌握了船用曲轴的核心制造技术,辽宁造船业因此将有一个新突破。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辽宁装备正担起支撑中国制造的重任。

    “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要在16个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辽宁已经在数控技术、风力发电设备、核主泵等8大领域率先取得了突破。凭借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国内市场急需、过去长期被国外垄断的产品和技术,我省很多装备制造业企业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国内行业排头兵的优势,而且,一大批“辽宁造”也完全可以与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外尖端产品相抗衡。辽宁装备制造业经过几年卧薪尝胆,已经在很多领域开始代表中国装备制造的实力,代表着中国制造,代表着中国。辽宁装备制造业变壮了。

(来源:辽宁日报)

热门关键词:工业基地 特别报道 行业动态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