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解析:我国2010年钢材价格“涨”向何处?

解析:我国2010年钢材价格“涨”向何处?

      2010/6/2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3

中国阀门网】       随着近期铁矿石价格谈判的渐入高潮,钢材市场价格也开始震荡走高,在下游需求逐渐加速恢复的现在,钢材价格在生产成本上升的助推下,似乎也有了充分的涨价理由,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之市场资金的充裕,钢材市场价格显得弹性十足,整体呈现大涨小回,震荡向上的走势。钢材价格涨向何处?成为目前已经成为市场各方心中存疑的焦点,下面笔者结合目前最新的市场变化为大家做些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把握后期钢材价格走势有所帮助。
      铁矿石谈判点燃钢价
      按照传统的铁矿石长协定价机制,从4月1日开始,长协矿应执行新的年度合同价格。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约6.3亿吨,折算全年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79.8美元/吨。而目前铁矿石现货报价疯涨至160美元/吨,约为去年平均水平的两倍,我国的铁矿石成本也很可能就此上升一倍,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淡水河谷近期宣布,公司已与97%的客户在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下达成协议,完全达成和初步达成的协议对应其在全球范围内90%的合同销量。但没有透露铁矿石的价格。
      日本各大钢铁公司与巴西淡水河谷已经确定本年度铁矿石价格,日方进口价为110美元/吨,其中品位最高的粉矿从去年的参考价57美元/吨涨至122.2美元/吨,涨幅达114.38%。日方与力拓和
      必和必拓的谈判价格可能也维持在110美元/吨的水平。此外,协议期限也从1年缩短为3个月,维持了40年的铁矿石长协价机制面临土崩瓦解。
      尽管114%的涨幅将使长协矿的FOB价远高于历史最高价格(2008年),但按当前航运费计算后的长协矿国内车板价仍低于2008年最高点。以淡水河谷和力拓的两种粉矿为参照,2010年114%的涨幅使长协矿石的FOB价远高于200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但如果考虑海运费用,按当前的铁矿石海运费计算(2010/3/27日图巴伦至北仑23.98元/吨;西澳至北仑10.02元/吨),同时考虑相关保险等费用,澳洲的长协矿国内车板价接近历史以来最高点,为1149元/吨,2008年6月初的最高价为1164元/吨。巴西的长协矿国内车板价为1191元/吨,离2008年最高点1562元/吨差371元/吨。
      2009年我国进口铁矿石6.28亿吨,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2.62亿吨,巴西进口1.42亿吨。澳大利亚和巴西合计进口4.04亿吨,以70%的协议矿测算,2009年国内钢厂共进口协议矿2.83亿吨。假定:1.2010年粗钢产量在6.36亿吨(我们的预测);2.2010年进口矿结构和2009年相同。据此推算2010年行业粗钢平均成本将同比09年上升649元/吨。
      近年中国钢企利润率逐年下降,2007年这71家钢企平均销售利润率为7.5%,2008年为5%,2009年则降到2.46%,远低于全国工业5.47%的平均销售利润率。在钢材主要生产原料铁矿石涨价预期的推动下,钢厂迫于成本上涨压力,必然将通过提高钢材出厂售价来转移成本压力,近几个月一波又一波的钢厂涨价潮已经证明钢厂已经开始着手提价来转移成本上涨压力。而对应提价的另一个手段是限产限售,前期大部分钢厂根据去年铁矿石谈判议而不决的情况判断今年的铁矿石将是速战速决,所以钢厂意图通过限产限售的策略减少年初相对低价的原料使用,节约下来的低价的原料能平滑下半年高企的原料成本,形成转移利润的效果。在实施提价限售的市场策略之后,另一个意向不到的附加效应出现,这就是库存消化,从近期的各项库存数据统计看,全国原来高企的钢材库存已经出现高位回落的态势。这样又对市场信心起到了强烈的刺激作用,间接拉高了钢价。
      宏观政策促增长
      经过对整个一季度国内经济的回顾,可以明显地看到经济复苏已经确立,近日,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第一季度例会上,央行的表态与最近数月决策部门的公开表态一致,即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经济增长效益亟待需要提高,市场的动力仍然不足,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国内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
      在两会上出现的一个重要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的财政赤字是10500亿元,这是历史上国内最高的赤字,按照通行标准来讲,一个国家的财政赤字标准线应该是占到GDP的比重不超过3%,国内现在是2.8%,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是安全的,但是数额相对较大,还需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此外,M2出现了的17%的增幅,这也说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变。”
      

(来源:阿里巴巴)

热门关键词:钢材 价格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