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让黑色血液与未来战场对接:某油料仓库信息化建设

让黑色血液与未来战场对接:某油料仓库信息化建设

      2006/10/17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53

中国阀门网】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未来战场变化,如何把现代战争的“黑血血液”输送到战场,成为近年来后方油库的新课题。
  
  南京军区某油料仓库着眼未来作战需要,不断地思考与探索,通过构建网络保障平台,形成了对作战部队快速、精确、高效的一体化保障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综合保障能力。
  
  油料保障怎样快速应变
  
  野战油库快速开设、野战油料快速加注,一直是这个仓库演练的亮点,可在首次运用信息化设备的比武中却砸了锅:两年前,分部举行信息化比武,该库4名操作手运用网络快速加注油料,可网络传输的图像却无法识别,油料运送比预计时间晚了20分钟。
  
  有了信息化设备为何保障未能提速?仓库主任杜尊生深有感触:信息化建设要追求油料装备与油料保障的统一。学习信息知识必须着眼作战需要,实现物资油料信息系统与作战指挥系统、后勤指挥系统互联互通。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信息化、用信息化活动在仓库展开: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了《仓库油料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仓库软件系统集成方案》,把规模小、设备差的自控室扩建成拥有4台网络服务器、占地180平方米的信息指挥中心……
  
  与此同时,一场大规模的设备改造也在油库付诸实施。他们投资1200余万元,对管输计量、发油工艺流程等13项设施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使油料收发效率、技术监督效能大幅度提高;运用IC卡自动加油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使系统准确、快捷、方便地统计、汇总、处理和查询有关数据,从根本上解决了复杂、繁重的数据统计工作;重点扩建了铁路站台收发栈桥,由原来的一次接收20个罐车增加到42个;改造了发油亭,一次可同时为8台汽车发油,大大提高了快速保障能力,实现了快速应变。
  
  7月初,在上级进行的一次抽考中,该库4辆车同时开进加油台,4名司泵输入指定程序后,几分钟便加完了油。在场的领导啧啧称赞:保障快速到位,补给畅通及时。
  
  油料保障怎样通达三军
  
  自身保障实现了快速畅通,对遥远的其他军兵种怎么实施保障?一次与空军某部的联合演练,使仓库着手研究这个信息化建设的新课题。
  
  他们针对海军油料补给的特点,投资60余万元对码头进行了改建,使油料保障供给时间缩短了一个多小时;针对航空兵部队输送油料任务急的特点,改造了化验中心,运用自动化分析仪以及配套的专用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油料质量检验的自动化,提高了油料质量分析的准确度,缩短了时间。
  
  仓库还自筹资金100多万元,革新了野战化应急兵站指挥作业系统,实现了可视对话、自动文电传输等功能,可视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同时,他们还装配了自行研制的网络终端分控系统,实现了动中网上指挥到达各保障体系,构成了一张仓库、兵站和保障体系之间的“动中指挥网”。
  
  油料保障怎样贴近实战
  
  过去,油库通过自主创新,研究开发了“油料应急保障与辅助决策系统”等成果。但这些成果因网络体系结构的多样性而无法与作战部队融合对接。去年初一次演练的失利引起了油库党委的深思。为实现未来战争中联勤保障一体化,他们坚持采取技术“嫁接”、功能附加等方法,对提高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油料保障能力开展多项课题研究,对现有装备、设施保障载体进行规范化改造,使各保障单元与部队实现了相互兼容,有效地发挥了油料装备的综合保障潜能。
  
  为进一步适应一体化作战需要,他们走出去与诸军兵种部队油料系统结成联保联训对子,统一了战时联勤油料支援保障的方式方法、协同指挥等,大大提高了指挥员的合成指挥和导调能力,确立了“诸兵种联战联训、跨区域联保联供”的保障思路。
  
  星移斗转,一座以军内油料系统为主、地方保障力量为补充的立体保障油库,勇立在军事后勤变革的潮头。
  

(来源:解放军报)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