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尚不及美国的10%。但如果按照如此快速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去,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将会愈发清晰:能源问题将会严重遏制我国的经济发展。煤炭资源:能源老大地位不容置疑;石油资源:国内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天然气资源:我国能源的新希望。 从我国自身的能源矿产资源来看,煤炭资源基本上能自给自足,石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而起步相对较晚的天然气资源则给我国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消费总量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200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9.7亿吨标准煤,较之上年大幅度增长,增幅为15.2%,其中煤炭消费量18.7亿吨,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尚不及美国的10%。但如果按照如此快速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去,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将会愈发清晰:能源问题将会严重遏制我国的经济发展。 煤炭资源:能源老大地位不容置疑 煤炭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第一大能源,不论是在能源的生产还是消费领域,煤炭始终占据70%以上的比重。根据有关权威部门论证,最近几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构成中的比重为65%左右,即使是到了本世纪中叶,这一比例仍旧会达到50%以上。可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煤炭都是我们经济发展所依靠的基础能源,煤炭工业会越来越显现出无以替代的战略地位。 我国煤炭产量受总体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颇大。在上世纪末的几年里,我国煤炭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经营秩序混乱,企业经济效益下降,行业整体亏损,这使得1999年底,全国累积关闭矿井3.1万多处,压产2.53亿吨,当年我国煤炭产量降至10.5亿吨,煤炭工业一度陷入困境。而自2003年以来,我国煤炭经济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可喜局面,2003年至2004年,我国煤炭产量分别达到16.7亿吨和19.56亿吨。(我国各年份煤炭产量可参考左图)
我国煤炭还具有煤类齐全,品质优良的特点。煤炭种类从褐煤到无烟煤均有分布,其中褐煤占保有储量的12.69%;低变质烟煤占保有储量的42.46%,是燃料、动力用煤和生产煤气的优质原料。煤质总体上讲较为优良,特低硫煤和低硫煤占总量的半数以上,且煤炭储量中以中高热值和高热值煤为主,低热值和中低热值煤则很少。 但是,我国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布却极其不均衡。在昆仑-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探明保有煤炭储量占全国煤炭储量的90%以上,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云南、安徽六省(区)储量占储量总数的77.6%,而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粤等14个东南沿海城市的储量,仅占全国煤炭保有资源量的5%左右。从而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这恰与我国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煤炭基地远离煤炭消费市场,促使我国形成了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煤炭消费格局。 长期以来,我国较低的煤炭价格水平,使煤炭行业一直处于微利和亏损的边缘,其中自建国以来有25年全行业亏损。据统计,1985年-2003年,仅补贴煤矿亏损一项中央财政就动用了512亿元资金,使得国家负担沉重。较低的煤炭价格,也导致煤炭行业竞争力下降,煤炭企业很难积累起建设及开采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企业缺少了应有的活力。 国家曾实行的低煤价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用煤企业节约了成本,使企业在能源成本上降到最低,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企业不节约使用煤炭资源的态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煤炭利用率很低,浪费情况十分惊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四大主要耗煤工业对煤炭的旺盛需求(2004年四大工业耗煤量分别占我国煤炭产量的32.2%、10.1%、9.2%和4.6%),有力拉动了我国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2001年,我国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综合售价为150.59元/吨,以后几年持续上涨,到去年为止,售价已经达到206.54元/吨,上涨37%以上。 煤炭价格的上涨无疑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多好处。煤炭价格回归于煤炭资源的本身价值,对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激活煤炭企业经营活力使企业走入良性发展轨道、改善煤矿安全条件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都十分有利。 由于煤炭资源内需的增加和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加剧,我国煤炭净出口量今年会有所减少,但价格随着国际煤炭价格的上涨而有所上扬。我国煤炭出口量占煤炭生产总量的5%左右,主要出口市场有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印度、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 虽然我国煤炭行业这几年总体形势看好,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煤炭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某些条件的制约。首先,我国煤矿高沼气井和瓦斯突出矿井很多,而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这类矿井的比例还可能进一步加大。还有矿井高水压、高地温、高地压的问题也日渐增多,这些都会给我国矿井带来安全隐患。此外,煤炭的开采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却也与煤炭资源的西多东少、北丰南贫形成反向分布的格局,所以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的将面临水资源缺乏的严峻问题,且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中西部矿区的缺水问题将日趋严重。 石油资源:国内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 2002年,我国原油消费量达到2.457亿吨,排名一跃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4年消费量更是接近3亿吨。建国以来,我们的石油工业曾有着让人自豪的光荣历史,经过石油工人的不懈努力,我们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如今,经济的发展又使我们遇到了十分迫切的问题,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以及对国际石油供应的担心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保证石油的供给则需要我们加以特别的关注。 我国自己的石油生产这几年增长缓慢。资料显示,自95年以来,我国国内石油生产年均增长仅为1.7%左右,而与此同时,石油的需求年均增长则达6%。可见,我国石油产量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石油需求的增长要求,石油供给的缺口很大。 据《中国油气矿源勘查前景展望》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下半年,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150亿吨左右,仅占世界最终可采石油资源的4.8%,人均拥有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人均产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 而且我国石油资源的赋存条件较差。陆上约有36%的石油资源分布在高原、黄土塬、沙漠、山地、沼泽和滩海等非常恶劣的环境中,还有56%的石油资源量埋藏在2000~3500米之间,此外西部石油资源埋深则以大于3500米 的为主。就油质来说,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16%以上都是非常规的重稠油,海上石油中的重稠油比例也很大。而待探明的可采资源量中大都是埋深更大且质量更差的难以动用的石油资源。所以石油的赋存特点就决定了我国大部分石油的勘探开采成本普遍较高,优势并不明显。 目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2003年的36%上升到了2004年的44%。这个数字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是25%和28%,增长速度很快。2004年进口石油已达到1亿吨以上,而在1999年仅为4000万吨。所以国际上石油价格的上涨给我国带来的冲击很大,目前我国日需石油约630万桶,其中有200多万桶依赖于国际市场。也就是说,如果石油价格维持在50美元/桶左右的高位,那么相比于两年前的35美元/桶价格来说,我国每天要多付出大概3000万美元。 较多的依赖进口使我国石油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因为我国进口的石油有一半左右来自中东,而美国通过控股或参股的方式对这些地区加以控制,有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以达到控制中国油气供应的中亚源头的目的。此外,我国进口石油的海上运输同样受制于人,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公司的油运业务大部分是由外国航运公司所承运,因此一旦遇到不可抗拒的风险,我国石油能源的供给将会变得非常被动。 天然气资源:我国能源的新希望 我国天然气勘探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然气勘探连续取得重大突破。据1994年完成的全国69个盆地的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估算,中国天然气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根据近几年的最新勘探成果显示,我国目前天然气资源量约为54万亿立方米,比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增加16万亿立方米。至2003年年底,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为3.9万亿立方米,资源探明率为7.2%,根据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天然气勘探发展的规律,当资源探明率达到10%~45%时,天然气的探明工作将加速发展。因此,我国天然气的勘探潜力很大,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天然气的探明储量仍将大幅度增长。此外我国的煤层气资源也比较丰富,但尚处在起步阶段。可见,我国天然气工业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很多专家都把天然气工业看成是我国的朝阳工业。 我国最终可采天然气储量为14万亿立方米,资源量大于1万亿立方米的盆地有11个,依次是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柴达木、东海、莺歌海、琼东南、松辽、珠江口、渤海湾、准噶尔,天然气资源量41.52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88.1%。
另外,目前还有陕京二线(预计近期完工)等输气管道在建。 除管道运输以外,利用LNG(液化天然气的英文缩写)技术运输天然气也是很好的选择。我国沿海建成了很多的LNG站,其中广东的LNG站最大,总投资320亿元,预计2006年中期可正式投产。 在我国,自80年代以来,天然气在一次性能源构成中占据很小的比例,大概保持在2%~3%左右(世界平均水平为23%)。天然气主要用于居民燃气、电厂、城市工业、化肥及少量的汽车燃料方面。其中,用于化肥生产的天然气约占消费总量的42%,用于城市燃气的天然气约占15%,发电及其他方面使用的天然气比例较小。 据相关人士估计,我国大约仅有100个左右的城市用上了天然气,因为天然气入户投资多、线路长,工程量很大,所以进展比较缓慢,用上天然气的居民在城市中可能还不到1/10,而且发展得很不均衡。但天然气具有清洁、高效等优点,在未来的城市配套建设中会加速发展。以北京为例,2002年天然气用量为18亿立方米,天然气居民用户153万户,预计2005年全年天然气用量达40亿立方米,2010年天然气的用量估计可达到60亿立方米。 在化工企业看来,我国的天然气价格偏高。以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化工企业为例,虽可保证30年稳定的资源供应,但是1.27元/立方米的价格还是使企业的成本过高。据相关资料介绍,1000立方米天然气大概生产1吨尿素,天然气价格已经占到成本的80%以上,而用煤或石油大概只占成本的60%。因此化工企业只能选择用煤、石油等其他资源来替代。而城市用户对天然气价格的承受能力则比化工企业要高得多。 从今年开始,由于我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增加,我国天然气市场的需求会大于国内供应(国内产量预计为500亿立方米,需求达到600亿立方米以上),致使天然气进口量逐步上升。因为天然气以气态形式存在时所占空间很大,所以主要是以LNG的形式进口。如按照欧美的LNG价格,国产天然气与进口LNG相比,优势并不明显,所以进口的LNG会对我国国产天然气形成挑战。 (来源:中国科技财富)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