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蔡进:节能减排将挤压钢铁产业盈利空间

蔡进:节能减排将挤压钢铁产业盈利空间

      2010/12/14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5

中国阀门网】     第六届环渤海钢铁论坛于2010年12月10日-1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蔡进: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会议主办方提了一个建议,说主要讲价格,这是个最难的题,因为在座的各位老板、各位企业家对市场的行情比我了解的多得多,既然这么定了,我就谈几点看法,主要是两个方面或者两个时间段分析分析中国钢铁市场的价格。一个是近期的市场怎么样。另外是明年情况看,就是2011年中国钢铁市场价格走势的一个基本环境。
     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就是近期的价格走势。价格本身大家都很清楚,前两天我也跟刘董事长探讨过信息服务的问题,实际上价格变化的背后的推手恐怕是大家更应该掌握的,因为掌握了价格变化的推手或者因素,对你下一步的经营策略非常有好处。从最近一段时间来看,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我也在慢慢琢磨,琢磨来琢磨去,归纳出这么一句话,就是说从影响价格的因素来看,我觉得是宏观因素近期看空,市场因素近期趋稳,这是立足于我们这个市场或者立足于微观,立足于企业的角度来说的。我们主要是有三个原因,第一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这里有很多经济学家,包括樊纲研究员都不太希望稳健货币就是紧缩的货币,他提出对冲的概念,我个人也比较同意这个看法,对于宏观调控政策有一个问题,就是既然从一个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那么就给市场、企业家一个信号,货币是要逐渐收紧的。所以这种预期比调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利息比调整准备金率,对一个市场的影响更大一些。第二个因素是宏观政策对价格的控制,这是很明确的,方方面面都不能太过于涨价,包括我们的钢铁行业,所以说当前的钢铁形式,我个人感觉到是很好的一件事,价格降了对我们也不利,价格过于升的太快,恐怕对整个市场、整个经济会不利,从宏观角度讲就要进行干预。第三个因素是节能减排政策力度的变化,这恐怕稍微坚决一点,但它的影响是最大的,大家知道特别是在座的生产企业可能这方面感受更深,就是减排目标压的很重,温总理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时候就说,“十一五”期间的减排目标不实现他就辞职。所以它是约束性指标,到了各个省、市,这个省长、市长不完成减排目标,那你的乌纱帽就很难保。所以减排力度很大,现在到了什么程度呢?半个月以前,我们国家负责减排工作、政策执行的副主任已经向媒体宣布,“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目标基本能够实现,因为那时候12月份没有到所以是基本能够实现。如果是这样的结果,我们就要有一个逆向的思考,节能减排的任务,“十一五”规划结束以后,到明年进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单位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很重,但换了一个五年计划,无论是中央的有关决策部门,也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很担心各个地方会松口气,如果还是五年一个任务,可能一些地方会松口气,松口气就会出现什么?产能重新恢复增长。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中,产能限制是很明显的,如果节能减排力度稍微放缓,恐怕造成钢铁行业的产能的恢复性增长,使得我们的当先市场供需平衡的良好局面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中,恐怕会对钢铁价格有所影响。我觉得从宏观的环境来讲,大家经营策略中,要把握这三条利空的因素。
     第二个方面,就是讲市场的因素,也就是我们从市场来讲,或者微观情况来讲,它是利于市场趋稳的,这个观点我在8月份、9月份,也是开会谈过这个趋势,市场走势来看是有利于价格趋稳的,现在看起来这种趋势并没有变化,尽管价格有所起伏,但是比较平稳的。因素第一个是需求的增长是稳定的,整个市场需求增长是稳定的。今天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也出来了,24.9,投资需求增长稳定,我们的钢铁需求也是趋稳的。另外产量受到限制,直到11月份的产量,环比还是下降的,产量受到限制。这个过程中,供需取得平衡,所以这个基础上价格是基本趋于稳定的,这是整个市场的基本走向。在政策走向中,又推动了钢铁市场的价格,当然在有所波动的过程中,趋于稳定。
     回过头来我们要分析,把宏观的因素和我们市场的因素,今后这一两个月的价格走势怎么样,我个人感觉到宏观的因素来讲,节能减排的因素至关重要,节能减排的力度能不能继续把握下去,特别是针对钢铁行业,这我们需要打个问号,或者我们在今后的经营过程中,需要极端的关注。会对市场的因素影响,市场因素最关键的是供给量的变化。因为需求是很大的增长不大可能,短期内不大可能,现在钢铁市场需求增长已经很高了,是高位增长。所以短期内要保证市场的平衡的局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供给,如果供给能保持一定的可控的力度,我们这个市场就好,如果供给保持不了,这个价格就会产生变化。所以我们现在来看,供给这种恢复性的扩张我看是有些苗头,我没有跟多的信息,这些是报纸上的,有一段话,香港的商报,罗会长那个协会最近的一个数据。“钢铁的产量从11月下旬以来,在逐月的攀升,这个迹象大家要关注”。从宏观到市场再到对价格的影响,我觉得有这么一个思路,或者有这么个假设。
     假设节能减排的力度在放松,这样有可能会产生市场中的供给的力度加大,或者供给的产能扩张力度在加大。这样的话可能会造成当前供需平衡的关系发生变化,向供大于求的方向发展。所以会使得我们的价格有抬头的迹象打压下去,而且这种假设还会被当前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或者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等等所捆绑。这种捆绑式的因素,对我们的加大供给会有很大的影响。我个人感觉到在这么一个状况下,今冬明春价格走势很难有大的抬头,趋稳是主要的形势。但另一方面成本又托着市场,很难往下走的很大,从我们的角度看,11月份钢铁73%,达到了历史比较高的水平,说明铁矿石、焦炭、电都在涨价,包括运输。这么一个情况下,对价格的成本影响也越来越显现,所以基于这两方面因素的分析,我个人感觉到今冬明春整个市场的价格走势仍然是以趋稳为主旋律。
     从明年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影响明年钢铁市场的价格走势的因素当然还要从宏观去看,今天的会议中我看了看名单,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对宏观环境有了很多的分析。有人说2009年是中国最困难的一年,今年是中国最复杂的一年,明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关键的一年,我个人理解说明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关键的一年,有四个方面,第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定位和中国跟有关国家的关系要重新定位,这个很关键,我个人感觉到经过这轮经济危机,成就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中国通过这轮经济危机脱颖而出,最简单的从经济领域讲,我们的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世界老二的位置是很微妙的位置,有人说很尴尬。为什么?一个是说美国世界老大很担心你能赶上他,他要千方百计的打压,被你超越的日本和欧洲,也觉得你赶上他心里不舒服,他也要千方百计的托你的后退。以前跟我们有很好的合作关系的非洲国家,东南亚国家,甚至包括俄罗斯,也觉得你走的太快,他们也在谋求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调整跟中国的关系。这么一个情况下,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无论是政策方面、经济方面、外交方面和从军事方面讲,都要做重新的调整。所以别看说现在通货膨胀很热,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或者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有相当一部分的精力用在这上面,怎么通过这些方方面面的机构和国家沟通中重新构建我们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这个地位有一个颠覆性的变化,我们过去是从属的,无论是政治、经济、外交都是从属,现在是转变成主导地位的时候,怎么应对?怎么重新调整我们和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个很重要,而且在2011年,这些方面显得更加重要,只有把这些关系调整好,把我们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定位好了,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平发展的机遇,没有这个机遇你谈不上发展、谈不上繁荣、谈不上全面小康社会。这对中国的宏观很重要,我觉得对我们钢铁行业也很重要。所以是关键之年,俄罗斯现在也开始有了变化,和中国建立战略联盟,跟欧洲联系也比较紧密。像印度号称跟我们PK一下,他不是不敢,他由美国支持。这些动向对中国寻求国际舞台上的新的地位,构建新的关系至关重要。
     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关键是要有制度,这关心到我们今后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能不能有一个比较长期的和平发展的好的阶段,或者战略机遇,这大家要多看看、多把握。因为构建这些关系,形成好的地位,必然避免不了贸易战,避免不了货币战、科技战争、环保战争,这四大战争已经打的很热了,为的就是要确立我们的地位,保证和平的战略机遇期。
     第二个关键点就是增长,增长不仅仅是中国的增长,中国需要的是全球的增长,也就是说世界经济的增长能不能恢复一个常态的状况,现在大家都在说增长,而且更多的人在担心中国的经济增长明年也会回落,我今天非常高兴听到杨部长的分析,分析的非常好,非常现实,大家不用担心中国的二次探底。但大家担心的是国际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美国经济、欧洲经济跟中国经济的发展处在不平衡的格局,光大集团董事长把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格局叫二元化发展。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出的社会经济矛盾也开始转化,怎么通货膨胀成了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像美国、日本欧洲国家,还没有增长起来,他们的主要矛盾是通缩,所以他们需要的是我们2009年那时候出台的刺激经济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两个政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打架,谁都想说服谁,然后发展自己,好在G20没有形成一致,这是对中国最有利的,这是我个人的体会。在这个情况下,确实世界经济的增长能不能恢复到常态,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我个人对这方面还是比较乐观。在一定的程度上也理解美国人的做法。最近美国开始实施减税政策,对他们经济刺激也是很强烈的,所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我觉得明年的世界经济应该比经年发展得好,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应该比今年快,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步伐放慢一点,实际上社科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节能减排 钢铁产业 蔡进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