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中国的煤电产业受困于不合理的能源分布,造成了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分离,在每年的运输过程中,大量的能源资源浪费,而且由于相关定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煤与电的矛盾。而日前中电联透露的“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则提出了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法,那就是建立煤电一体化的煤电基地,逐步实现煤电产业的西移。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煤电西移尽管存在诸多好处,也面临不少问题。
12月9日,由于受到供热以及运输等因素影响,全国对于煤炭的需求再次上升。根据国家电网调度中心消息,陕西、山西、河南和重庆等地电煤告急,南方电网所属范围内贵州也出现电煤紧张。
根据相关报道,截至12月初,陕西省电煤库存量已下降到82万吨,同比下降54.54%。全省15家主力电厂中有三分之二的电厂存煤已经严重低于警戒线,部分电厂的火电机组已经停机。
根据河南省方面消息,截至12月1日,河南省电煤库存快速下滑到283万吨,8家电厂库存不足3天,206万千瓦发电机组因故停机,高峰时期用电出现了让峰现象。
这只是中国煤电困局的表现之一,在此之前的2010年8月下旬,京藏高速内蒙北京段大拥堵,最严重时延绵20余公里,最长拥堵时间长达十余日。这也是煤电产业不时面临的结症。
2010年,困扰中国的“煤荒”、“电荒”并没有消失,而是更加地频繁,而这背后是我国煤电布局不合理的现状。
如何改变我国目前这种能源困局? 中电联关于“十二五”电力规划的研究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我国或将重新规划煤电布局,火电将逐步西移。
受困不合理煤电布局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内蒙古煤炭产能超过6亿吨、调出煤炭3.3亿吨,成为全国第一大煤炭生产和调出省区。
其中,通过铁路外运煤炭2.3亿吨,公路外运煤炭1亿吨,电力外送折合煤炭4000万吨,分别占煤炭外送总量的62%、27%和11%。
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与有限运力的矛盾只是我国不合理的能源布局的一个方面,而正是这个矛盾造成了京藏高速的大堵车。作为能源基地的内蒙古所面临的问题,在中国其它能源基地也同样存在。
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特点,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而我国煤炭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中北部、蒙西、宁夏、甘肃等几大能源基地。在我国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中,晋、陕、蒙、宁地区占到67%。
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国的能源消费却偏重于东部沿海地区,该地区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电力需求。
据统计,2009年底全国火电装机容量为6.5亿千瓦,其中有54%装机容量分布在京津冀鲁、华东和华中等电力消费地;而煤炭资源丰富的晋陕蒙宁、新疆等地区仅占19%。
“煤炭基地”远离“负荷中心”,这种能源分布特点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送”和“负荷中心发电”的产业格局,而这种格局造成的突出问题即运输。
并且随着我国煤炭基地的西移,运输问题将会更加突出。以新疆为例,预计储煤2.19万亿吨,占我国储量的40%。然而,超过2000公里的运输线给新疆煤炭资源开发提出了双重难题:铁路运力不足;过长的运输线加大了成本。
受困煤电布局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煤电两大行业的分离,煤炭与电力不断的顶牛,在现成机制下,“市场煤”与“计划电”的冲突年复一年。而这造成了整体资源配置的低下。
解决以上矛盾只能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而这其中,煤电西移,以及煤电一体化建设将成为了有效措施。
本新闻共
2页,当前在第
1页
1 2
(来源:会员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