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回顾及2011年展望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回顾及2011年展望

      2010/12/15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9

中国阀门网

     2010年是中国钢铁行业“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发展元年。在国家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的支持下,全行业逐步走出低谷,产量恢复增长,效益得到改观,国内粗钢表观消费创历史新高。钢铁行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国家一揽子扩大内需措施对钢铁的需求。同时,钢铁行业企稳回升的态势并不稳固,钢铁行业发展挑战机遇并存。
     经济企稳回升 挑战机遇并存
     回顾钢铁行业2010年宏观形势:国家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各种刺激经济政策效果继续显现,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总体形势好于去年。
     一是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效果显著,投资规模巨大,新开工项目大幅度增长,对明年钢材的刚性需求仍将起到关键作用。二是目前全球经济已显现企稳回升迹象,国外需求将逐步增强,对我国钢材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将带来积极影响。三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市场流动性充裕,为钢铁企业提供了比较宽松的金融环境。四是国家正在制定一系列促进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行业准入等。这些措施出台后将会为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2010年国家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钢铁行业经济运行将延续去年下半年的趋势,产量保持增长,价格低位震荡,出口形势继续向好,企业经济效益好于上年同期。
     1、生产消费创历史新高,结构发生变化。
     2、钢材市场震荡频繁,价格低位运行。
     3、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出口大幅下降。
     4、行业扭转亏损局面,企业效益改观。
     5、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固定资产投资回升。
     6、提高产业集中度,联合重组继续推进。
     7、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8、推出钢材期货,市场功能初步显现。
     2010年,钢铁行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钢铁行业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较大的困难。一是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突出。根据最近对2010年各地及钢铁企业生产安排不完全统计,总量比2009年又有较大增长,巨大的产能释放将对市场的供需平衡造成极大的压力。二是国际市场需求不足依然存在,大幅度增加出口仍将比较困难,尽管全年出口形势会好于2009年,但也大大低于前几年的水平,依靠国际市场缓解产能压力的空间有限。三是生产成本面临很大压力。水、电、煤、运的涨价已成定局,进口铁矿石价格还有很大不确定性,这些都将加大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表示,钢铁行业要继续贯彻落实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的要求,深入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提高产业竞争力,为行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从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市场无序竞争和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等诸多压力和挑战看,2011年,我国钢铁工业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把控制总量、优化布局、联合重组、科技进步、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加快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提升产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钢铁产品的需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友好、国际竞争力强的新型钢铁工业发展道路,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钢铁工业应优先加快品种质量、产业链、节能环保、联合重组和布局调整几个方面发展。
     1、加快技术进步,解决高端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钢铁工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产品研发、生产工序的改进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钢铁企业首先要围绕下游用户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其次在开发新产品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能够长期稳定,持续不断地为下游用户提供优质产品。
     2、加快产业链建设,确保产业安全高效。对上游资源而言,我们要加快全球优化布局;对下游用户而言,我们要积极与用户建立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必须加快建设长期稳定的海外铁矿、焦煤、锰矿、铬矿等资源基地,形成多元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资源战略保障供应。同时要加快与进口资源相对应的海运保障体系,确保海运的及时畅通和高效的海运竞争力。
     3、加强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
     企业要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强资源、能源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来源:会员发布)

热门关键词:钢铁行业 节能减排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