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2010年,中国核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核集团)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实现了多点突破,而以2011年为始的“十二五”,中核集团的愿景目标更加明确。
“十一五” 收获成果
“十一五”收官之年,中核集团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主营收入420多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60多亿元,同比增长14%;资产总额达到2200亿元。
2010年中核集团提出产业发展的“2+6”格局,搭建了核电、核燃料等主业发展平台并设立专业化公司,成立了中核核电有限公司、中核核电运行公司、中核核电技术服务公司、中核地质勘查有限公司,组建了核燃料事业部。
在科技研发方面,中核集团的投入占主营收入的3%,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中国先进研究堆及实验快堆实现首次临界,我国四代核电技术获重大突破;CP1000通过专家评审,我国目前唯一具备出口条件的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安全性、成熟性、经济性和先进性得到认可;ACP100、ACP600专项进入初步设计阶段;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工程成功完成热调试;在内蒙古发现超大型铀矿床,北方砂岩型铀矿列入我国新的十大资源基地;压水堆元件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等。此外,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47项,国家级企业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
另外,中核集团的产业能力获得多点突破:在役8台机组全年发电量411亿千瓦时;秦山二期3号机组提前投运,福清3、4号和海南1、2号共4台机组获得核准,其中3台机组已开工;田湾3、4号和徐大堡1、2号共4台机组获得“路条”。
在海外项目和新能源领域,中核集团取得新进展:尼日尔阿泽里克铀矿项目成功生产出第一桶产品;成立中核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首期风电项目实现发电;开发小型多用途反应堆民用市场,开展前期工作;核技术应用产品开发取得新成绩。国产钴60批量出堆,打破了国外对钴60放射源的长期垄断;放射性物质检查系统成功应用于上海世博会;国产化气体超声流量计填补国内空白,产业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新闻共
3页,当前在第
1页
1 2 3
(来源:会员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