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外贸形势逐渐好转,贸易公司订单急剧上升,很多航线出现了“爆仓”现象。尽管如此,从事外贸货代的恒基物流总经理何栋铭表示,“生意并不如想象中的好。”
舱位供不应求,很多船公司都奉行“要钱不要面”的生产哲学,霸道行为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一大批外资船公司纷纷自建货代公司,打破一直以来各司其职的物流产业链。
传统货代业务单一,盈利空间不断压缩。与金融危机时期每月倒下几十家的情况相比,存活下来的货代公司仍死死撑着,不愿意放弃这一块市场。“退租写字楼,挂靠有实力的货代公司,分享信息,分享提成”,成了“几个人货代公司”的生存之道。
人民币升值、原料成本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外贸出口增速放缓,贸易企业纷纷挥戈转向国内市场。伴随外向型经济转型的重新活跃,货运代理企业也面临着转型的难题。
“爆仓”并未带来好生意
“中美航线舱位特别紧缺,涨价幅度达到70%。”按照惯例,每年的四五月是各航运公司航线重新定价的时期。在运力紧张的情况下,今年各大航线价格都上涨了。而与价格上涨对照鲜明的是,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港口,出现了货物排队等出航的景象。
随着今年外贸形势的逐渐好转,贸易公司订单急剧上升,航线纷纷出现运力供不应求(业内称之为“爆仓”)的情况。尽管如此,公司总部位于广州的恒基物流总经理何栋铭(化名)表示,“生意并不如想象中的好。”在珠三角的货代从业人士看来,爆仓并不意味着生意回暖,更有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近日,主营户外家具出口市场的东恩贸易总经理李军乔对公司职员下发了新命令:“从6月起必须提高了起订量,装满柜(即装满集装箱)才能出货。”一纸条文,就对货代业的揽货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事实上,业内人士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大型船公司在金融危机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在经济日渐回暖之时,影响逐渐显示出来。
本新闻共
9页,当前在第
1页
1 2 3 4 5 6 7 8 9
(来源:全球阀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