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荒”与“慌”

“荒”与“慌”

      2011/7/22 9:27:03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3

中国阀门网

    如果说“涨”是最让老百姓心惊肉跳的一个动词的话,那么“电荒”、“气荒”、“油荒”等“资源荒”也让很多老百姓感到很“慌”。一方面,各种“资源荒”打乱了他们原来的生活习惯,带来很多意料之外的麻烦;另一方面,老百姓也怕改革后资源品价格大涨。

    今年春季,以往要到冬季才会出现的“电荒”提前袭击了多个省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季,全国有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山西、陕西、河南、广东、四川等十余省遭遇缺电危机。而从6月下旬开始,随着高温一波波地袭来,“电荒”又至。

    在湖南常德,打牌是这座生活安逸的小城比较盛行的“休闲”活动。而这个夏天,牌友们的悠闲生活多了一些烦恼。

    “因为家里白天总停电,又热,有时候算不好它什么时候又停了,就去开个钟点房打牌。”常德市民高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六月下旬和七月初的时候,该市气温高,限电频繁,给市民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是分区限电,有序供电,好多小区轮流停电。我们家有时从早上七点半停到晚上八点才来电,白天那么热,只能出去找凉快的地方。”据高女士反映,湖南常德武陵镇的限电平均一周会有一次,一般一次会持续八个小时左右。

    家住湖南长沙的王先生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电荒”的影响。“市里有些区会实行分时供电,大热天的时候家里空调开不了,饭也做不了,孩子上网都不行,非得跑去网吧,确实比较痛苦。”

    记者注意到,最近不少省份又频频传出用电负荷创新高的消息,浙、赣、湘、川、渝5省市已拉闸限电,另有华东、华中12个省区市用电负荷达到或超过历史峰值,未来一段时间可能采取拉闸限电措施。

    中国电力[1.90 -1.04%]企业联合会预计,迎峰度夏(6—8月份)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25万亿—1.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最高用电负荷增长14%左右。华东电力将面临1500万千瓦的供应缺口,华北、华中、南方部分地区缺口均在500万千瓦左右。

    有专家认为,今年的“电荒”不同于2005年以前全国大面积、持久性的因发电装机容量不足造成的“硬缺电”,而是在电力装机充裕情况下的“软缺电”。“软缺电”背后,是“市场煤”与“计划电”长期矛盾,要打破这一矛盾,就必须推进电价改革。

    如果说今年的“电荒”再次拉响了电力价格改革的警报的话,那么,每到冬季就会爆发的“气荒”、“油荒”,则充分凸显了全面进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迫切性。理顺价格关系,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对于抑制过度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和调整分配关系具有关键作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对于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义也十分重大。

    正因为意识到改革的迫切性,发改委在制订《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时,第一个提到的就是今年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其中包括积极推进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加快输配电价改革,推进竞争性电力市场建设和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完善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形成机制,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择机实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认为,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面临的重大阻力。但是今年的形势与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同时,今年以来“煤荒”、“电荒”、“油荒”较往年更加严重,政府提出了各种具体措施,但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紧张问题。“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能源形势的紧张将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到了不得不为之的境地。”周修杰表示,预计下半年阶梯电价将推出,国内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会进一步加速。

    但怕“荒”的同时,老百姓也怕改革后资源品价格大涨,而这一担忧,也正是资源性产品价改进展比较缓慢的原因,也可能成为继续阻碍改革进行的重要因素。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阶梯电价时,高女士的第一反应就是电价要上涨,她说:“现在通胀比较严重,和我们生活有关的水电又要涨价,生活成本会更高了。”王先生也认为,现在的电价也并不低,从过去的2毛涨到现在的6毛,涨了两倍,但老百姓的工资收入并没有同等增长。

    “说阶梯电价,其实很多调价最终都是要转嫁给消费者,分段计费也是一个道理,最终还是我们买单,这其中从电力生产、运营到供电部门环节很多,可做文章的地方也很多,不公开电价构成,说明必涨理由,我很难支持。”王先生说。作者:张牡霞

(来源:上海证券报)

热门关键词:电荒 气荒 油荒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