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地下水污染严重 至少25%水源不合格

中国地下水污染严重 至少25%水源不合格

      2011/9/9 14:33:25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41

中国阀门网】  近年来,中国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

    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日前告诉财新记者,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监测,地下水污染正在“由点到面、由局部向区域扩散、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浅向深发展”,目前全国平均有25%的地下水水源地不合格,且呈不断恶化趋势。

    污染严重认识不足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8年的调查,全国约50%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严重,部分城市浅层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饮用;在195个评价城市中,有40%的城市地下水水质在不断恶化,这使原本就稀缺的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越来越少,有些城市还出现了“三致”(致癌、致突变、致畸)污染物。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告诉财新记者,工业废水任意排放、固体废物不合理处置、农药化肥过量使用、污水灌溉等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源头。

    据国土资源部调查,在珠三角地区,污染主要发生在城市及周边,特别是污灌区、重化工业区、垃圾存放场地周围区、污染地表水体岸边区等,污染物主要为重金属、微量有机污染物和三氮污染物等。

    在中东部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工业污染地下水问题突出和普遍,主要污染组为“五毒”(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和其它重金属元素,兰州、西宁、淄博、松原、白城等八个城市和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地区,则受石油污染严重。

    农药、化肥的使用、利用污水灌溉也引起华北平原、三江平原等广大农业地区地浅层地下水污染。每年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也使全国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重围之中。中国环境监测中心曾调查显示,各填埋场地下水超标率为88.6%,主要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氨氮等,部分甚至超标达数万倍。

    在淮河流域,埋深小于20米的地下水已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位于淮北平原南端的安徽省宿州市,当地居民常年饮用含铁、镁、氟、硬度超标的地下水;一条连接江苏徐州、安徽宿州的奎河顺流而下,受工业污染严重,沿岸居民常年饮用奎河周边地下水,近年来身患癌症的比例正在增加。

    宿州市水利局水文水资源局的张局长告诉财新记者,当地浅层地下水严重超标,打井只有到70米以下的深层地下水饮用才安全,但当地居民的饮用水一般是从10多米的井里打上来的。“宿州市地下水水质连5级都达不到,根本不符合饮用标准,但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授意环保局不认可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把地下水水质改为4级才通过。”张局长称。

    “地下水污染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使社会和官方对地下水污染危害认识不足,大骨节病、癌症等很多地方病与饮用水污染有关。”已经退休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指出。

    关键在于源头治理

    地下水污染“投入大、治理难”,只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下水室主任高存荣表示,地下水流速慢,污染物会存在所到之处的介质里,如果要将污染物置换出来,极可能造成新的污染。 欧美等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地下水污染治理,实践结果已经表明,治理是失败的。

    有鉴于此,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司副司长陶庆法指出,关键是要从“源头上控制、治理地表水上的污染”。他认为,要通过“减少城镇垃圾、建设废水处理等”切断污染源,从工业、农业、城镇污水等地下水污染源头治理,“不断稀释地表污染物以逐渐减轻地下水污染”。

    据财新记者了解,国务院常务会议8月24日通过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要求各级政府把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出未来10年治理地下水污染的目标,并从“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严格水源保护与环境执法、消减城市生活垃圾负荷、控制工业危险废物、农业面源污染及污染土壤和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污染”等方面提出了八项措施。

(来源:中国固废网)

热门关键词:地下水污染 水资源 污染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