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油品质量低 国四标准难实施

油品质量低 国四标准难实施

      2011/9/13 9:31:06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8

中国阀门网

    油品质量成为机动交通减排的绊脚石,国务院发布的国标,成为一纸空文。

    日前,记者从“国四标准顺利推进对策”论坛上了解到,由于今年7月1日国内石油公司没有执行2009年发布的《车用柴油》标准,全国供应满足国III标准(350ppm硫含量)的柴油,也没有对此说明原因和供应时间,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导致我国推迟实施国IV柴油车排放标准。

    由于油品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落后,原定于今年1月1日对柴油车实施国IV排放标准的时间表被迫延迟,暂改为2012年7月1日和2013年7月1日分别对重型柴油车和轻型柴油车实施国IV标准。

    中国环境科学院移动源污染控制室副研究员岳欣认为,“国家的燃油“国四”标准没有实施,是一个很尴尬的事实。目前标准制定机制不完善,最后难以找到问责方”。

    排放标准与车用燃料标准脱节

    在我国,影响尾气排放标准顺利升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油品质量的影响。而我国从贯彻国Ⅱ排放标准以来,燃油品质均不能保证排放标准的实施。

    国Ⅲ的标准是2007年实施的,但是中石化、中石油在2009年底2010年初刚刚保证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油品达到国Ⅲ标准。环保部顺延国Ⅳ标准,也是主要考虑到车用柴油标准还未确定、国Ⅳ标准车用油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供应需求等因素。

    为了缓解交通污染,一些城市不得不实施更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地区分别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提前实施了国IV排放标准及相应的油品标准。而南京提前实施国IV(2011年1月1日)的申请尽管已经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但因为没有国IV油品供应,却无法如期提前实施标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油品质量与汽车排放息息相关,而环保部目前没有相关的油品质量监管的权力,一时难以拿出有效措施敦促排放标准的实施。

    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和油品标准是否配套,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国IV燃油的运用。也有专家认为,由于成品油价格机制没理顺,加上新标准燃油的炼制需要巨额投资,制约了新标准燃油的推出。

    同时,环保指标能否顺利完成也成为摆在面前的一大挑战。根据“十二五”新增氮氧化物减排的约束性指标,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氮氧化物要在2010年基础上减排10%,而机动交通又是重要的排放来源。这一目标能否达成,油品质量成了左右全局的重要因素。

    “十二五”减排指标很艰难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氨氮和氮氧化物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体系,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氮氧化物要在2010年基础上减排10%,由于“国IV”标准的推迟,可能会影响上述环保指标的完成。中国机动交通带来的严重污染、排放能否有效缓解,油品质量成了完成这一目标的根本性障碍。

    因此,无论是通过加严标准来减少柴油车新车排放,还是通过更换尾气排放处理装置来减少柴油车在用车排放,使用低硫柴油都是必要条件。而最佳硫含量应是低于50ppm(国IV标准)。

    油品质量一直低于汽车排放标准要求的现象已延续多年,满足排放要求的油品不能同步向市场供应,已影响到我国的节能环保总体战略的顺利实施。

    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主任汤大钢指出,目前燃油和汽车标准不配套的问题难以解决,“第一我们要车油一体,解决污染问题,车和燃料要综合考虑。第二是油到车到,这是大原则。”

    从1999年实施“国一标准”到“国四标准”,排放标准升级带来的政策效应远远大于其本身,带动的是整个行业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在当前全国已经开始分阶段推进国四标准,部分重点区域和城市已经计划提前实施国家第五阶段排放标准。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探索解决和应对机动车排放标准,积极影响政府决策。

(来源:中国能源网)

热门关键词:油品 柴油 排放量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