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珠三角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温度计,经济体制的改革、产业集群的发展、社会群体利益诉求的多元等都在这里一一呈现,也因此产生了众多鲜活的新闻素材。 在近几年的发展当中,无论是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的技术突破还是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上,禅城都有不少较为成功的探索之举、飞速发展的企业和表现优异的个人,这些发展的点点滴滴值得记录。日前,全国新闻战线发起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众多记者深入基层抓取一线新闻。从本期开始,南方日报禅城视窗也将推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系列报道,聚焦禅城发展进程中的微观个体,敬请垂注。本期刊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上周视察的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广东省佛山水泵厂有限公司(下称佛泵公司)的相关报道。 来自云浮新兴农村的赵丕全看上去非常腼腆,这位20多岁的小伙子在2004年进入佛泵公司工作,在公司的技能培训中心拿到了高级镗工的资格,工资从最初的每月2000多元升到了现在的6000多元。如果他今后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话,还可以申请15万元的购房无息贷款甚至免还本金。 赵丕全只是佛泵公司400多名技术工人的一员。自2000年由国企转制以来,该公司加大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出台多种措施留住优秀员工,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顺利推进,销售值从8000多万元增长到现在的8亿多。在当前众多中小企业因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上升而生存艰难的形势下,该公司的产品却供不应求,上半年的销售和利润增长都在四成以上,成为禅城企业转型升级的示范。 值得一提的是,佛泵公司鼓励员工到集团旗下的佛山市机电技能培训中心参加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该培训中心同时也成为佛山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机构,2008年至今,共为本企业及合作单位培训农村劳动力6800多人,推动了佛山“双转移”工作的开展,受到汪洋书记的肯定。 3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800多人 由于家里比较困难,赵丕全初中毕业后就来佛山打工,先后在电机厂、柴油机厂等做切工学徒,但做了3年多却没有太大的起色。2004年,他在朋友介绍下进入佛泵公司工作,人生道路也从此改变。由于公司对技能提升的重视,赵丕全开始钻研各种技能,于2008年在公司的技能培训中心通过了高级镗工的考试,如今他的工资已有6000多元,“公司对参加培训的员工都会有补贴,今后我还准备考取技师资格证。”赵丕全说。 赵丕全的成长是佛泵公司重视技能人才的一个缩影。“产品的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并给他们提供各种福利,使他们愿意留在公司发展。”佛泵公司副董事长陈州国说。 佛泵公司总经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该公司员工可以享受多种福利:每个月根据职级享受补贴,每月仅100多元的员工廉租房;每月300—450元的房租补贴,符合条件的需要买房时可以申请15万元的购房无息贷款,表现优秀可以免还本金,员工经济困难时有互助基金会支持。“由于有这些措施,近几年我们的技术工人流失率不超过3%,员工队伍比较稳定。”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早在2002年,佛泵公司就成立了机电技能培训中心,承担企业及市内多家机电类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并设立技能提升补贴:员工自愿参加培训、通过考核的给予50%—100%的培训费用,对已获取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每月给予150元—700元不等补贴。 在这些激励之下,佛泵公司的技术人才队伍得到扩大。据了解,目前公司950多名员工中,技术工人就有430多人,而研发设计人员也从改制初期的15人增加到现在由博士、硕士、工程师等组成的140多人。“刚转制时公司也是900多人,现在也是900多人,但销售额却是原来的10倍,技术人才对这个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陈州国说。 如今,佛泵公司的技能培训中心不仅仅培训本集团员工,还成为佛山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机构。2008年至今,该中心共为佛泵公司及合作单位培训农村劳动力6800多人,培养技术骨干和高技能人才1200多人,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推进。 “3%”红线力保企业研发投入 对人才的重视,源于佛泵公司近几年大力推行的技术创新战略。在对佛泵公司有关人员的采访中,技术创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据了解,佛泵公司的前身——佛山水泵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成立于1954年11月,在2000年3月时实现转制,成为佛山市第一家由企业内部职工100%持股的股份制企业。 “当时在国内泵业市场上,总体上可分为传统国企、新兴民企、外资(合资)企业以及业内中小企业等四个阵营。传统国企影响力逐渐下降、新兴民企日益成为市场中坚、外资(合资)企业全面进入中国,泵行业生产厂家有6000多家,竞争相当激烈。”陈州国介绍说,“但是在高端泵领域,产品还是要大量进口,这部分产品如果能实现国产化,市场空间非常大,这成为佛山水泵厂转制后的发展方向。” 高端产品的制造,离不开研发的创新。陈州国介绍,为了提高研发水平,佛泵公司定下了一个规矩:每年必须从销售总额中拿出3%作为研发费用。“尤其是经历金融危机后,企业更加认识到如果不创新则无活力,产品的附加值就低,抗风险能力就弱。” 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使佛泵公司的产品迅速成为市场的“香饽饽”。据介绍,佛泵公司实现了液环泵成套机组的国产化,打破国外设备供应商的长期垄断,不但能为国内石化行业节约大量的资金,而且还提升了国内相关装备的制造水平。目前该公司的KPS系列产品已在中石化镇海炼化年产100万吨乙烯项目、首都机场、南水北调工程、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城市冷热水供应系统等国内外重大项目中得到应用,成为“广东省自主创新产品”。 而在量大面广的离心泵领域里,佛泵公司的多个系列离心泵产品节能指标国际领先,产品大量应用于欧美国家的重要工程项目,佛泵公司也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国家节能认证的泵制造企业。“由于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也高,在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利润下滑的形势下,我们上半年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实现超过四成的增长。”陈州国说。 信息化成就“专利孵化器” 佛泵公司的快速发展,不能不提到其信息化改造。“泵设备的制造涉及大量的设计和计算,而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多年前我们就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ERP管理,公司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库存一目了然,原材料库存及对资金的占用大幅减少,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益。”陈州国说。 据了解,早在2001年,佛泵公司就开始筹备上马ERP系统,随后又加快了CAD和数控机床等的运用及ERP的二次开发,信息化水平在佛山企业中处于前列,曾被评为全国CAD应用工程示范单位、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单位等。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加快了佛泵公司的技术创新进程。据介绍,该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的“金属机械零件快速制造的数字化装备”项目,利用快速成形技术的离散/堆积成形原理,实现无需模具,快速、柔性、准确地制造铸件,特别适合新产品开发、模具毛坯制造以及单件、小批量、形状复杂的大中型铸件的生产。如今这个项目已成为佛泵公司的“专利孵化器”,由其设计生产的产品已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申请外观专利1项。 据介绍,传统的泵产品往往要经过模具铸型才能进入批量生产,然而形成一套模具至少要四五个月的时间,这不仅大大影响了企业新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而且制造模具的成本也比较高昂。 “如果以这套数字化设备的效率,可以帮企业节省3/4的经费和3/4的时间。”佛泵公司总师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据悉,该设备推向市场后,不仅能被用在水泵铸型领域,还可广泛应用于陶瓷、工艺品、机械甚至复杂的汽车零配件领域,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佛泵公司的众多水泵铸型已经依靠这套装置生产,每年为企业节省大量模具铸型方面的成本。 (来源:全球阀门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