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黄石水管网使用年代久远,多数已超过50年的使用年限,水管严重锈蚀老化,过水断面减小,经常爆管,维修费用逐年增加。因漏损率高,市民用水费用也在不知不觉增加。为提高管网水质和水压,黄石自来水公司投入4.6亿,从2009年开始,启动城市管网二期改扩建工程,对城市的水管网进行大改造,计划2012年竣工。截至目前,此项改造工程已完成65%。
爆管事件频发,一年抢修上百次
“又爆管了!”水管网未改造前,黄石市民隔三差五就能看到爆管事件。据黄石自来水公司介绍,每年爆管次数达几十上百次,数据显示,2003年元月至11月底共抢修182次。
黄石给水管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随着花湖水厂竣工投产,黄石市的供水范围上起鄂州花湖,下至大冶市区,向西覆盖至铁山,向东延伸至中窑,给水管网总长435公里。但是,这些给水管道大多运行有五十多年,整体而言已趋于老化。特别是王家里水厂出厂主干管涵盖的黄石大道、芜湖路、武汉路等老市区,管内腐蚀严重,经常发生爆管事件。“爆管与管材、接口填料、管道承压等有关。”黄石市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占松柏介绍,黄石市区给水铺设年代跨度大,各种管材混杂,有石棉水泥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灰口铸铁管等,灰口铸铁管的比例达70%以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使用的灰口铸铁管,由于其生产工艺上有先天缺陷,如管体组织疏松、脆性大、不耐冲击、抗弯抗拉强度低等,极易发生爆管、断裂。
管网漏损率高,用水压力不足
黄石市自来水公司的统计资料显示,市区管网漏损率逐年增高,1999年为21.64%,2002年为26.12%,四年平均漏损率为23.94%。2003年元月至12月初,共检测到暗漏点46个,漏水总量为每小时256.42立方。
漏水严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居民用水压力明显不足,城区不少地段均需二次加压,或使用屋顶水箱,导致水质二次污染。沿湖路一带枣儿山、联合村等片区地面标高在35米-80米之间,经常出现低水压甚至断水现象,为此,居民强烈要求加压供水。
占松柏说,一些大企业如冶钢、华新等,原来都是一个总水表,水费由企业代收。由于当时施工过多考虑节省资金,造成管材质量较差,经常有漏水情况出现,企业损失比较大。加上管道年代较长,自来水在管道内易受污染,对水质影响较大。市民使用自来水有时要先行放掉部分自来水,造成无谓损失。此次水管网改造,有助于将企业的生活用水转交给社会。
布局不合理,有水供不出去
花湖水厂竣工后,从水量上可以满足黄石城区用水需求,但由于管网未延伸至此,造成有水供不出去的局面。目前,城市供水能力是每天48万立方,而近年来实际最高日供水仅20万-30万立方。供水能力虽有富余,但仍有少部分地区缺水或水压较低,主要是受管网瓶颈的制约。市区内还有部分自备水源水厂向其周边居民供水,由于受技术、管理等诸多因素制约,其供水能源消耗高,水质也难以保证,更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开发和利用。“通过改造,使管网布局更加合理完整。”占松柏介绍,黄石自来水管网此前布局不合理,覆盖范围不够。近年来,随着城区范围扩大,靠近城区的乡镇也逐渐纳入到城市供水系统,比如花湖、罗桥、西塞等地,急需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至这些地方。
总投入4.6亿,建新管230公里
黄石给水管网改造与配套是黄石市给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给水工程规划,市区给水系统布局分近(2005)、中(2010)、远期(2020)实施。城市管网二期改扩建工程从2009年开始,计划2012年竣工。建设规模约230公里,将新建加压站24座,与道路改造刷黑同步实施。除广场路、交通路、消防路段明年改造外,现城区改造基本完工。截至目前,改造工程已完成65%。整个工程总投资4.6亿元,工程实体投资3.5亿元。
新的管材是优质球墨铸铁管,技术性能好,承受内压高和受外荷载大,耐腐蚀性强,管内壁光滑可防二次污染。
管网改造也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早期铺设的一部分管道由于道路改造已被压在建筑物下,对维修十分不利;随着城市的发展及道路扩建,部分管道位移在车道下,难以得到及时改造;有些城市新建道路配套的供水管网因资金问题难以实施。因此,在旧城改造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同时,进行配套管网建设,非常有必要。
不用再吃高价水,老小区居民盼水改
八卦嘴附近的东贝小区过去一直用的是企业的水,今年7月,终于完成了小区的管网改造。“以前也是24小时供水,用水没什么问题,但企业要派人来收水费,比较麻烦,现在,居民直接交钱给自来水公司,也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东贝后勤部工作人员陈新华说,这次管网改造主要集中在3栋楼,涉及153户居民。因以前的管网老化,长期以来,漏损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损失,这些损失只好由企业承担。而且,以前管网的口径不大,水压不怎么好,用水高峰水流较小,现在管网的口径变大了,水压更好。
白龙井小区位于黄荆山北,地处西塞山区与大冶汪仁镇的交界处,小区300户居民世代依山而住,散居于此。长期以来,居民直接从白龙井中取水。今年72岁的徐婆婆说,白龙井水看起来很清,但是矿物质很重,对身体健康不好。而且,由于没有自来水,居民每天都要去井边挑水,多的时候,一天要挑三四担,年轻人还好,老人们就有点吃不消。
源建里社区副主任徐勇介绍,为了解决这里居民用水难的问题,2007年开始筹备建设专门的水管网,2008年施工,2009年,供水管道修到了这里,2010年初,白龙井居民终于吃上自来水。
(来源:全球阀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