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李稻葵 世界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中国货币趋于谨慎

李稻葵 世界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中国货币趋于谨慎

      2011/9/24 9:20:19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94

中国阀门网

  美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频发,全球股市震荡,世界经济形势越发复杂,这些都加剧了外界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9月1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在大连出席夏季达沃斯年会期间表示,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在接受本报记者提问时,李稻葵表示国际形势的波动也将影响我国货币政策。“9月份是关键,金融市场不断波动,九十月份是多事之秋,需要观察。”

  美欧二元经济结构

  世界经济正经历新一轮的波动,但李稻葵认为如今经济形势已和2008年不同。“世界经济更加多元化,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德国、法国都有不错的表现,世界经济的问题会出在局部,比如希腊、葡萄牙这些国家,但整个世界经济进入第二轮大衰退的可能性不大。”李稻葵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导报与清华EMBA教育中心共同举办的“开放驱动创新”的21TIME论坛上表示。

  李稻葵认为新一轮金融市场的波动和2008年经济动荡紧密相关,是金融海啸的后续。他解释说,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根本性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美国政府通过财政扩张来注资破产金融机构,通过国际货币发行来修补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但这些治标不治本。“这就像是发了高烧的病人,你只是给了降温药,但是病根并没有根除。”

  对于美国和欧洲来说,它们面临同样一个的问题,即二元经济结构。就美国而言,一方面是极富竞争力的企业和个人,另一方面是跟不上全球化步伐的人群。有竞争力的人不愿为后者买单,他们以共和党为代表,要小政府,要求减税。另一部分人则要求贸易保护,要政府继续扩大开支,增加税收。

  “美国债务危机的难题如何解决,出路还在于美国内部。”李稻葵表示。他认为这需要凝聚老百姓改革的决心,需要思想家提出未来改革方向。“但美国现在看不到这样的前景,奥巴马和国会关系紧张,美国学界也看不到像上世纪80年代的那样的学术思想领袖,找不到明确的发展方向。”

  有鉴于此,李稻葵认为,美国的问题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因为它还可以继续拖延。“美国国债还会有人买。只要国会能继续提高债务上限,仍然会有大量投资者买美国债券,美国的经济问题也就可以继续拖延,改革也会随之拖延。”他认为奥巴马任内不太可能实现改革,至少在第一个任期已经不可能实现。

  而欧洲的二元结构则发生在国与国之间,德国、瑞士等德语国家竞争力很强,它们在宏观政策方面没有犯错,在经济上和中国、印度形成互补关系。另一元在于南欧国家,它们失去竞争力,无论是制度还是文化都跟不上欧洲一体化的步伐。

  尽管都存在相似的两极分化问题,但李稻葵认为欧洲问题解决起来将比美国容易。“虽然欧洲在短时间内会出现紧急议题,比如希腊债务重组,德国法国银行也会受到影响。”但短痛之后,经过深刻改革,南欧国家将跟上西北欧国家的步伐。

  中国经济三个增长点

  未来十年,将是西方国家进行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方方面面经过大规模调整的十年。在各种不确定性面前,中国经济将面临挑战,但中国的增长潜力毋庸置疑。“对中国增长而言,不可能继续实现平稳增长,但这不是坏事,也将带来机遇,中国经济可以在乱世中实现第二个三十年的崛起。”

  就国内状况而言,李稻葵认为城市化、国土建设和消费这三件大事将拉动未来经济增长。“说中国消费不行是不对的,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中低收入家庭,其实更好的统计标准是零售。”他指出。

  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出现了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的苗头,但李稻葵认为,短暂的两三年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时期,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必然要求。

  对于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李稻葵预测它将趋于谨慎。“当外资大量涌入,我们将采取谨慎态度,想方设法使得境内流动性不要再过快上升,宽财政、紧货币将是未来基本基调。”

(来源:全球阀门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