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我国阀门工业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中国阀门工业走过了一段艰难历程。阀门制造从修理、手工业为主的零星加工到专机、生产线、数控、加工中心大批量生产;生产设计从仿抄到自主研制开发;产品标准体系从无到有,再到具有基础标准、材料标准、产品标准和产品试验检验比较健全的标准体系;产品性能从低压常温到中压、高压、超高压高温及低温、超低温工况;品种从通用阀门到各种专用阀门、多种材质、多种驱动方式的各类特殊阀门,并具有较强的配套能力。整个阀门行业规模也从小到大,生产厂家在全国和布局也比较合理,形成了一个比较健全的阀门制造体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初期,我国仅有少数小厂从事阀门修理,兼业生产低压阀门。1949年阀门产量仅为387吨,1956年开始批量生产高中压阀门,1958年涌现出大量的专业阀门生产厂家。1960年阀门行业组织成立后,在部局的支持下开始大发展。到1984年底,机械工业系统县属以上阀门生产厂共有161家,职工90743人,其中生产工人66721人,技术人员3563人。
1984年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阀门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阀门生产也在前进和道路上不断发展,一些企业开始转轨,从国有制逐步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以及个体经营。到2003年底,一些原有的国营企业为私人所买断,如开封高压阀门厂被郑州蝶阀厂买断,沈阳高中压阀门厂先被深圳莱茵达公司买断,后又转变为沈阳盛世高中压阀门有限公司,上海阀门厂被温州人承包、上海良工阀门厂被福建人买断。北京市阀门总厂被福建人控股,自贡高压阀门厂被禾嘉集团买断,兰州高压阀门厂被福建人买断等。阀门行业形成了新的格局,在永嘉瓯北镇和温州龙湾区形成新的阀门生产基地,同时在河南、上海、河北、江苏等地也形成了较为集中的区域性阀门制造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内阀门企业约有4000多家的阀门厂,其中温州地区1000多家,河南郑州近300多家,上海200多家,辽宁250家,江苏、福建各500余家,尽管良莠不齐,但产品品种已达3000多个型号,近3万个规格。
(来源:全球阀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