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阀门知识 > 油泵百科知识

油泵百科知识

      2011/10/6 11:14:24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9

中国阀门网

时后,作最后检查,如无不良现象,则认为安装合格。在试运过程中检查轴承的温度和振动情况如下:

 
  6、在安装过程中,为防止杂物落入机器内,机组的所有孔眼均应盖好。

 
  7、为防止管线中杂物进入泵内,对新安装的管线,在泵胶应装设过滤器,其有效截面应大于吸入管截面的2~3倍。

 
油泵-机械维护
  对油泵的维护保养应注意以下方面:

 
  1.水会腐蚀油泵,所以含水的物质禁止使用油泵抽真空,请到1210房间使用水泵抽真空。

 
  2.含有大量溶剂的物质请首先在烘箱中除去大部分的溶剂后,再使用油泵抽真空。

 
  3.按正确的顺序使用真空泵,以防止倒吸现象发生。

 
  4.使用完真空烘箱后,务必做好清洁工作,擦干净真空烘箱的玻璃窗。

 
  5.擦净表面防锈油。

 
  6.清除调速器内腔、喷油泵内腔的防锈油,加入规定牌号的润滑油。

 
  7.燃油管路里的防锈油也应在使用前清除,将燃油接入喷油泵管路,不断地转动喷油泵凸轮轴,直至出油阀紧座喷出洁净的燃为止。

 
  8.燃油选用合理。

 
  9.必须使用标号合适的燃油。一般夏天使用0号柴油,冬季使用-10号轻柴油。

 
  10.使用的燃油必须干净,不得含有任何杂质和水分。

 
  yóubèng

 
油泵排量控制
  油泵排量的控制分液控和电控两种状态

电控状态
  电控状态:与排量变化相关的控制液压信号是前泵油流,后泵油流和先导油及负流量,其中前后泵的油流直接控制油泵,先导油经过电比例阀节流后控制油泵,我们可以称之为先导二次压力。下面我们以后泵的控制为例来分析排量的变化情况。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几个概念

 
  1.排量控制的源信号是:前泵油流,后泵油流和先导二次油流和负流量,其中前泵油流控制一级活塞,后泵油流控制一级活塞和斜盘活塞(一端控制斜盘活塞的小端,处于常开状态,一端控制大端处于常闭状态,一端控制主压活塞),负流量控制一级活塞,先导二次油流控制二级活塞

 
  2.控制元件是

 
  ①滑阀:是一个三位三通阀,它由阀芯和滑套组成,两者之间能相对运动。阀芯的移动由阀芯右端的一级活塞和二级活塞与阀芯左端的弹簧构成平衡。滑套的移动由斜盘活塞控制,随着斜盘活塞的移动而移动,其移动距离和方向跟斜盘活塞一致。

 
  ②二级活塞:在电控状态下,先导二次油流单独控制二级活塞,负流量不参与直接控制,而是由负压传感器采集其压力参数,提供给电脑,经电脑计算作为控制电比例阀电流的一个参数来控制先导二次油流;在液控状态下,先导二次油流被液改电控阀截断,不参与对二级活塞的控制,由负流量单独对二级活塞进行直接控制。二级活塞的工作方向为推动滑阀阀芯向左运动,由自带弹簧回位构成平衡。

 
  ③一级活塞:由前泵油流,后泵油流及先导一次油流(仅在液控状态下)进行控制,其工作方向为推动滑阀阀芯向左运动,由自带弹簧回位,构成平衡。

 
  3.执行元件是变量活塞:

 
  变量活塞由固定的活塞套和一个两端截面积大小不一样的柱塞构成,柱塞与斜盘和滑阀套连接,当两个端面受压产生压差时,柱塞带动其他两个一起运动。

 
  下面我们来分析液压系统中压力和流量控制在油泵中间的具体的变化关系。

 
  指导思想:1.压力取决于负载.2..油泵输出的压力与流量成反比。

 
  在电控状态下,当外界的负载增加时,系统压力增大,当系统压力增大时,进入后泵的前泵油流和后泵油流的压力增大,电脑检测相关信号控制电比例阀出口的先导二次压力也越大,前者作用在一级活塞上,后者作用在二级活塞上,二者推动活塞克服弹簧力向左运动,活塞向左推动滑阀阀芯克服滑阀阀芯弹簧力向左运动,使滑阀阀芯处于左位,这时候后AY油泵油流即可通过滑阀阀芯左位作用到变量活塞的大端,此处油道由常闭变常开,因活塞两端的截面积不等,作用在斜盘变量活塞大端的压力大于变量活塞柱塞小端压力,柱塞向左移动,同时带动斜盘和滑阀套位置变动:使斜盘摆角逐渐变小,降低了油泵的排量,同时滑阀滑套向左移动,逐渐截断变量活塞大腔与后泵油流之间连通的油道,当油口完全截断后,斜盘活塞静止,此时斜盘不再摆动,油泵完成变量,流量输出稳定。当外界负载变小时,系统压力变小,作用在一二级活塞上的三个油流压力变小,油流压力与弹簧力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弹簧逐渐回推,推动滑阀阀芯向右运动,使斜盘活塞大腔油道与泄油口连通,开始降低变量活塞大腔压力,当变量活塞小腔压力大于大腔压力后,柱塞向右移动,同时带动斜盘和滑阀套变动:使斜盘角度逐渐变大,增大了油泵的排量;同时滑阀滑套向右运动,逐步关闭斜盘活塞大腔与泄油口之间的油道,当弹簧力与油流压力形成新的平衡和活塞大腔与泄油口之间的油道完全截断后,柱塞不再移动,此时斜盘不再摆动,油泵完成变量,流量输出稳定。外界负载变化时油流压力与弹簧力之间的平衡再次打破,排量也随之变化,两者总是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中。

液控状态
  在液控状态下其工作原理同上,只不过作用在一级活塞上的有先导一次压力,二级活塞上的动作只由是负流量进行控制。

 
喷油泵的分类及结构
简介
  喷油泵又称高压油泵,是燃油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部件。喷油泵的功用是提高燃油压力,并根据柴油机工况的要求,将一定量的燃油在准确时间内喷入燃烧室。

 
  对喷油泵的要求是:

 
  (1)喷油泵的供油量应满足柴油机在各种工况下的需要,即负荷大时供油量增多:负荷小时供油量减少。同时还要保证对各缸的供油量应相等。

 
  (2)根据柴油机的要求,喷油泵要保证各缸的供油开始时刻相同,即各缸供油提前角一致,还应保证供油延续时间相同,而且供油应急速开始,停油要迅速利落,避免滴油现象。

 
  (3)根据燃烧室形式和混合气形成的方法不同,喷油泵必须向喷油器提供压力足够的燃油,以保证良好的雾化质量。

 
  喷油泵按其总体结构可分为单体泵和合成泵(整体泵)。

单体泵
  单体泵主要由一个柱塞和柱塞套构成,本身不带凸轮轴,有的甚至不带滚轮传动部件。由于这种单体泵便于布置在靠近气缸盖的部位,使高压油管大大缩短,目前应用在缸径为200mm以上的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上。

合成泵
  合成泵是在同一泵体内安装与气缸数相同的柱塞偶件,每缸一组喷油元件,由泵体内凸轮轴的各对应凸轮驱动。

 
  现将整体喷油泵中,取出一个泵组加以说明。结构如下:

 
  它的主要零件有:凸轮轴,滚轮体,柱塞和柱塞套,柱塞弹簧,转动套与齿圈,出油阀与阀座以及压紧管接等。柱塞套与柱塞是喷油泵中一对主要精密偶件,它们经过仔细的加工,互相研配,其直径间隙只有0.001-0.003mm,这对零件只能成对更换,不得单独调换。

 
  柱塞套上有两个孔,使柱塞套内腔与油道相通,右边油孔处有纵向槽,其中伸入螺钉,使柱塞套固定在泵体内不得转动。

 
  柱塞的上部有一环形槽,它以纵向槽与柱塞上端面相通。螺旋斜边从纵向槽开始,用以调节供油量。柱塞下部有两个凸肩和凸缘。柱塞凸肩插在转动套的切口内。转动套则自由地安装在柱塞套上。开口的齿圈又用螺钉紧固在转动套上,并与由齿杆相啮合。

 
  齿杆装在泵体的纵向孔内,并与调速器操纵杆相连。齿杆在操纵杆和调速器的作用下作轴向移动时,各油泵上的转动套和柱塞也随之转动一定的角度。 在柱塞凸缘上装有柱塞弹簧的下承盘。弹簧上承盘支承在泵体上。弹簧的功用是使柱塞下行。凸轮轴上的凸轮通过滚轮体作用在柱塞上,使其向上运动。

 
  滚轮体是凸轮与柱塞间的传动体,它本身承受侧推力而使柱塞只受到轴向力。滚轮体下部轴上装有滚轮,它装在滚针轴承上,滚轮体上端拧入调整螺钉和保险螺帽。

 
液压油泵
  液压油泵由泵体、长方形油箱、压把、超高压钢丝编织胶管四大部分组成,接头有直通式,自封式、快速接头三种型式
特点
  1、体小量轻,使用方便,工作压力高。

 
  2、单级泵站:结构简单,可获得较大的工作压力。

 
  3、双级泵站:低压时,高,低压泵同时供油,可获得较大的输出流量。高压时,低压泵经卸荷溢流阀自动空载回油。减少功率消耗。

 
  4、保压功能:在外油路无泄漏的情况下,停泵保压5分钟,额定压力下降不超过5Mpa.

液压油泵的工作原理
  油箱与大气相通,有密封容积,密封容积能交替变化,有配油装置.修复时,你要注意产生磨损的原因,特别是要检查一下轴\轴承.修复后要注意防止齿轮端面的泄漏

用途
  1、与油缸或专用机具配备,可实现起重,弯曲,较直,挤压,剪切,铆接,拆卸,压装等工作要求。

 
  2、装置在某些机械设备中,作为液压动力源。

 
  3、作为各种高压液压元件,高压容器,高压胶管的试压泵站。

(来源:全球阀门网)

热门关键词:油泵 百科 知识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