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物访谈 > 张曙:中国机床工业步入发展的黄金期

张曙:中国机床工业步入发展的黄金期

      2011/10/20 14:12:34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09

中国阀门网

  进入21世纪,国家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将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列为16项重点振兴领域之一。国家政策支持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拉动,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致使机床产品需求旺盛。中国机床工业迅速走出低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
 

同济大学教授 张曙


    自2002年开始,中国连续8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机床进口第一大国,国产机床所占比重逐年提升。
    国内机床企业梯队发展壮大

    中国沈阳、北一、大连等大型机床集团率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入世界舞台。它们并购了若干世界著名的机床企业,如Schiess、Waldrich-Coburg、Zimmermann等,并搬离市区在郊区新建厂房,扩大生产基地,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的机床制造企业。这些大型机床企业在完成搬迁和技术改造后,大力开展产品更新换代的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例如,沈阳机床集团通过自主研发,数控机床已经成为主导产品。2010年推出称为“新五代”的新产品。为了探索新形势下产学研模式,沈阳机床集团牵头组成“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9家企业、6家大学和1家研究所参加。

    处在机床产业这个黄金发展期,民营企业毫不示弱,积极参与,强势出击,有的还兼并了大型国有企业。例如,天马集团收购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成立了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瑞收购了常州多棱机床厂和宁夏长城机床厂,组成江苏新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新誉集团。这些新组建的公司既具有国营企业多年沉淀下来的技术实力,又具有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力,是我国机床产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例如,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是中国最早的重型机床厂,在重型立车和卧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瑞重工汇集了新瑞机械、宁夏长城、江苏多棱3个品牌的10个系列的数控机床产品。它目前已成为中国数控机床产品门类较为齐全的大型机床制造企业之一,在常州和银川组建了两大研发、制造基地;以高新技术和前沿技术帮助客户提升传统产业,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齐重和新瑞重工的代表性机床产品如图10所示。
       外资机床企业入驻中国市场

    中国的庞大机床市场使全球的机床企业向往不已,特别是进入黄金发展期以来。国外的著名机床企业,如DMG、GFAC、Mazak、Makino、HAAS等已经不满足合资合作生产的模式,纷纷在华独资建厂,生产适合中国市场需要的机床。

    例如,成立于2000年的小巨人(LGMazak)机床有限公司,是日本Mazak公司在中国的独资工厂,按照Mazak智能网络化工厂的构建理念,采用Mazak的生产装备和软件管理系统,建立起智能网络化的生产环境,成为我国机床工业第一家智能网络化工厂。该公司总人数450人,人均劳动生产率为200万人民币,居全国之首。该公司先后分三期扩建,到2010年底完成了年产4000台数控机床的规模,成为中国最大的、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数控机床生产基地之一。

    高效率的产生有赖于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先进的制造手段、自动化的生产设备确保了高效率的工厂运行和产品质量,技术、销售、生产、管理各部门的数据在一个网络下流动,信息完全共享,实现缩短生产准备时间、缩短交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

    数字化的发展进程要求企业实施组织机构改革,建立以顾客为核心的经营结构,使各部门与客户实现等距离,为顾客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这就需要将各类信息准确传达和分配,实现高速和高效的信息流。

    外资独资企业不仅在国内生产先进的机床产品,而且带来了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形成了国企、民营和外资三足鼎立,三分天下的竞争共赢局面。

    2010年,中国金切机床产量为75.58万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量达到22.39万台,是2005年的3.6倍,这标志种国机床产业进入了成熟发展期。

    但是,中国机床产业大而不强。从下图所示的机床世界贸易平衡图可见,在28个被统计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屈居末位,是逆差最大(高达54亿美元)的国家。高端机床主要依靠进口,而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则是机床的主要输出国,是贸易顺差的前3位。

    作者:同济大学教授 张曙

(来源:全球阀门网 图文/盛根林)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