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技术文章 > 2009年中国十大能源新闻

2009年中国十大能源新闻

      2010/1/3 9:00:00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9

中国阀门网

  国家能源局30日公布了“2009年十大能源新闻”。从这份由权威部门组织能源届人士评选的“十大能源新闻”中,可以清晰地看出2009年中国能源领域发生的新变化和取得的新进展。
 

关键词之一:节能减排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庄严承诺,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将成为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能源工作的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明年将继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清洁能源发展。


在此次评选的“十大能源新闻”中,“胡锦涛主席向国际社会承诺,争取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被能源工作者和能源媒体一致推荐为十大之首

关键词之二:清洁能源


这位负责人说,根据现有的能源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能源需求增长趋势,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个目标难度很大。但发展清洁能源,既是应对气候变化所需,也是应对危机培育新兴增长点的需要,中国不能错失这个机遇。


此次评选的“十大能源新闻中”,涉及风电、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新闻有四条,分别是“我国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开工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台山等三个核电项目先后开工”“青海拉西瓦水电站6号机组投产标志着我国电力装机突破了8亿千瓦”“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

关键词之三:结构调整


这位负责人说,“关停小火电”“关停小煤矿”两条新闻的入选,表明了社会对能源结构调整的关注度。2010年,国家将继续推进电力工业结构调整,转变煤炭生产方式,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先进产能。

  此次评选的“十大能源新闻中”,“提前一年半实现‘十一五’关停5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任务”“山西省政府打响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攻坚战”两条新闻引人关注。

关键词之四:国际合作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能源行业化危为机,在能源国际合作方面收获很大。这种合作,既是对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支持,也扩大了中国能源供应的来源,意义深远。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中俄历经十五年谈判正式签署原油管道等一揽子合作协议,中俄原油管道俄境内段和我境内段工程先后于4月、5月开工”两条新闻,集中反映了2009年能源国际合作的成果。


关键词之五:能源改革

    此次评选的“十大能源新闻中”,“成品油税费改革方案正式实施”位列第八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深化资源价格改革。显然,理顺能源价格体系、逐步走向市场化将是大势所趋。
 

2009中国十大电力新闻盘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009年的夏天比往年更热了;冬天也比往年来得更早了。无论寒冬酷暑,电力似乎更进一步地影响到了老百姓的生活。对于电力工业而言,2009年是难捱的一年。这一年里,金融危机的阴霾从年初笼罩至今,前半年电力需求低迷,电煤矛盾集中爆发,发电企业面临结构转型阵痛,电力企业亏损严重,水电开发遭遇环评风暴……

  困顿之处必有希望,2009年也是孕育新机的一年,电力供需缓和为结构调整带来机遇,直购电试点重启电力体制改革,智能电网破茧而出走向现实……这一切努力都令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本报回顾2009年的电力往事,撷取行业十大新闻事件逐一点评,与读者一起展望来年。

电力新闻排行榜

  智能电网发展计划公布 “坚强智能”昭示中国特色

  电价调整方案出台 电价改革拉开序幕

  “十一五”小火电关停提前完成 节能减排迈出大步

  煤炭订货会被终止 政府不再干预电煤谈判

  三门核电站开工 AP1000登上核电舞台

  国网入主平高许继 输变电制造业垄断加剧

  大用户直购电展开试点 电力体制改革重启

  特高压示范工程投运 仍然难逃争议

  金沙江两个项目被“叫停” 水电开发路不平

  夏季高温“烤”验电网 加快调整正当时


1 智能电网发展计划公布

  5月21日,国家电网首次公布智能电网发展计划,并披露了智能电网建设的时间表。国网表示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7月份,国网在其年中工作会议上首次拿出智能电网的详细部署,在11月3日的中国清洁能源国际峰会上,国网中国电科院副总工程师胡学浩透露,国网将在明年初出台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纲要和关键技术研究框架等两个重要文件。

  点评:“智能电网”是一个新词,欧美提出这个概念也仅仅几年时间;“智能电网”更是一个热词,从电网企业大打“智能”牌,到行业内大大小小的“智能”研讨会、论坛,再到众多城市趋之若鹜的智能电网规划试点,言者海阔天空,行者蔚然成风。“智能电网”是什么?内涵很丰富,可以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现在做一定义似乎还为时尚早;“智能电网”能做什么?很好很强大,但一切还只在规划试点之中。画饼不能充饥,望梅难以止渴,智能电网的建设要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哪怕一次微小的突破都是一个进步;要有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哪怕一点微薄的力量都能聚沙成塔。这里要强调的是,智能电网不是一个筐,别啥都往里装。
 

国网明确表示中国发展智能电网将走与欧美不一样的路,智能电网将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个环节,而不仅仅局限于配电和用电侧。“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35%,分布式电源实现即插即用,智能电表普及应用。”国网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智能电网蓝图。

2 电价调整方案出台

  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出台电价调整方案,宣布自11月20日起全国非民用电价每度平均提高2.8分钱;对发电企业销售给电网企业的上网电价做了有升有降的调整,陕西等10个省区市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适当提高,浙江等7个省区市适当下调;暂不调整居民电价,未来居民用电将逐步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
 

由于煤炭价格上涨,去年8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全国火电机组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上调了2分钱,但电网销售电价没有调整,使得电网企业购电成本骤增,经营出现亏损,影响电网正常发展。近年来,中国燃煤机组普遍安装脱硫设施,使得电网企业需支付的脱硫加价资金增加,需要通过提高销售电价疏导。另外,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目前在电价中收取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不敷使用,需要提高标准。


此次调价主要目的是为统筹解决去年火电企业上网电价上调对电网企业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将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的附加标准,并适当调整部分地区脱硫电价的加价标准。

  国家发改委同时要求各地研究对居民用电推行阶梯式电价改革方案,未来将对居民用电分档定价,对基本电量保持较低的电价水平,用电越多,电价越高,以促进节约用电。
 

点评:去年上网电价的调整压缩了电网企业的利润空间,本次调价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理顺电价关系。但调价举措同时也显露出另一层意思,即上游资源产品的价格浮动最终将会向下游传导。尽管目前这种传导的方式还仅限于行政审批,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当市场传导机制形成以后,这个传导过程就将是自动自发的了。只是从行政审批到市场调节的转换过程中,政府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3 “十一五”小火电关停任务提前完成

  7月30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表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已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467台,总容量达到5407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了“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任务。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关停5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目标。

但是淘汰落后小火电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除了这些被关停的小火电机组外,中国仍有20万千瓦及以下能耗高、污染重的纯凝火电机组约8000万千瓦。金融危机为关停小火电提供了有利时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的电力供需矛盾处于缓和状态,再加上每年新增的电力机组,保证了小火电关停未对中国能源供应造成实质影响。
 

有数据分析指出,关停这5000多万千瓦火电机组,相当于每年节约原煤624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4亿吨。


点评:在距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还有两周不到的时候,中国政府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有分析指出,承诺减排45%或将使中国GDP损失超过5000亿元。有统计资料显示,“十一五”前四年关停千万千瓦小火电导致约40万人下岗。为了实现45%的减排目标,中国火电行业还将淘汰落后产能80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阀门 技术 研讨 选型 方法 试验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