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液压阀的种类很多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液压阀的故障及其故障消除的方法。请看以下列表: 一、 溢流阀常见故障及处理如下表:
故障现象 (2)主阀芯在开启位置卡死(如零件精度低,装配质量差,油液过脏) (3)主阀芯复位弹簧折断或弯曲,使主阀芯不能复位 (2)拆开检修,重新装配;阀盖紧固螺钉拧紧力要均匀;过滤或更换油液 (3)更换弹簧 (2)调压弹簧未装 (3)锥阀或钢球未装 (4)锥阀损坏 (2)补装 (3)补装 (4)更换 (2)滑阀卡死 (3)电磁铁线圈烧毁或铁芯卡死 (4)电气线路故障 (2)检修、更换 (3)更换 (4)检修 (2)叶片泵的多数叶片在转子槽内卡死 (3)叶片和转子方向装反 (2)清洗,修配间隙达到适宜值 (3)纠正方向 1) 主阀芯锥面磨损或不圆 2) 阀座锥面磨损或不圆 3) 锥面处有脏物粘住 4) 主阀芯锥面与阀座锥面不同心 5) 主阀芯工作有卡滞现象,阀芯不能与阀座严密结合 (2)主阀压盖处有泄漏(如密封垫损坏,装配不良,压盖螺钉有松动等) 2) 更换并配研 3) 清洗并配研 4) 修配使之结合良好 5) 修配使之结合良好 (2)拆开检修,更换密封垫,重新装配,并确保螺钉拧紧力均匀 (2)锥阀与阀座结合处封闭性差(如锥阀与阀座磨损,锥阀接触面不圆,接触面太宽进入脏物或被胶质粘住) (2)检修更换清洗,使之达到要求 (2)调压弹簧弯曲造成卡滞 (2)更换弹簧 (2)主阀芯工作不灵敏,在关闭状态突然卡死(如零件加工精度低,装配质量差,油液过脏等) (3)主阀盖处密封垫突然破损 (2)检修更换零件,过滤或更换油液 (3)更换密封件 (2)调压弹簧突然折断 (2)更换弹簧 (2)主阀芯阻尼孔有时堵有时通 (3)主阀芯锥面与阀座锥面接触不良,磨损不均匀 (4)阻尼孔径太大,造成阻尼作用差 (2)拆开清洗,检查油质,更换油液 (3)修配或更换零件 (4)适当缩小阻尼孔径 (2)锥阀与锥阀座接触不良,磨损不均匀 (3)调节压力的螺钉由于锁紧螺母松动而使压力变动 (2)修配或更换零件 (3)调压后应把锁紧螺母锁紧 1) 阀体与主阀芯几何精度差,棱边有毛刺 2) 阀体内粘附有污物,使配合间隙增大或不均匀 2) 检修更换零件 (2)调压弹簧轴心线与端面不够垂直,这样针阀会倾斜,造成接触不均匀 (3)调压弹簧在定位杆上偏向一侧 (4)装配时阀座装偏 (5)调压弹簧侧向弯曲 (2)提高锥阀精度,粗糙度应达Ra0.4μm (3)更换弹簧 (4)提高装配质量 (5)更换弹簧 二、 减压阀常见故障及处理如下表: 故障现象 1) 螺塞未拧开 2) 泄油管细长,弯头多,阻力太大 3) 泄油管与主回油管道相连,回油背压太大 4) 泄油通道堵塞、不通 2) 更换符合要求的管子 3) 泄油管必须与回油管道分开,单独流回油箱 4) 清洗泄油通道 (2)主阀弹簧太弱,变形或将主阀芯卡住,使阀芯移动困难 (3)阻尼小孔时堵时通 (2)更换弹簧 (3)清洗阻尼小孔 (2)各丝堵处有漏油 (2)紧固并消除外漏 (2)调压弹簧太弱 (2)更换 三、 顺序阀常见故障及处理如下表: 故障现象 (2)单向阀在打开位置上卡死(如几何精度差,间隙太小;弹簧弯曲、断裂;油液太脏) (3)单向阀密封不良(如几何精度差) (4)调压弹簧断裂 (5)调压弹簧漏装 (6)未装锥阀或钢球 (2)修理,使配合间隙达到要求,并使单向阀芯移动灵活;检查油质,若不符合要求应过滤或更换;更换弹簧 (3)修理,使单向阀的密封良好 (4)更换弹簧 (5)补装弹簧 (6)补装 (2)控制油液流动不畅通(如阻尼小孔堵死,或远控管道被压扁堵死) (3)远控压力不足,或下端盖结合处漏油严重 (4)通向调压阀油路上的阻尼孔被堵死 (5)泄油管道中背压太高,使滑阀不能移动 (6)调节弹簧太硬,或压力调得太高 (2)清洗或更换管道,过滤或更换油液 (3)提高控制压力,拧紧端盖螺钉并使之受力均匀 (4)清洗 (5)泄油管道不能接在回油管道上,应单独接回油箱 (6)更换弹簧,适当调整压力 (2)调压弹簧侧向变形,最高压力调不上去 (3)滑阀卡死,移动困难 (2)更换弹簧 (3)检查滑阀的配合间隙,修配,使滑阀移动灵活;过滤或更换油液 (2)油温过高 (2)控制油温在规定范围内 四、流量阀常见故障及处理如下表: 故障现象 1) 阀芯与阀套几何精度差,间隙太小 2) 弹簧侧向弯曲、变形而使阀芯卡住 3) 弹簧太弱 2) 更换弹簧 3) 更换弹簧 (2)手柄与节流阀芯装配位置不合适 (3)节流阀阀芯上连接失落或未装键 (4)节流阀阀芯因配合间隙过小或变形而卡死 (5)调节杆螺纹被脏物堵住,造成调节不良 (2)检查原因,重新装配 (3)更换键或补装键 (4)清洗,修配间隙或更换零件 (5)拆开清洗 1) 阀芯有卡死现象 2) 补偿阀的阻尼小孔时堵时通 3) 弹簧侧向弯曲、变形,或弹簧端面与弹簧轴线不垂直 (2)压力补偿阀阀芯在全开位置上卡死 1) 补偿阀阻尼小孔堵死 2) 阀芯与阀套几何精度差,配合间隙过小 3) 弹簧侧向弯曲、变形而使阀芯卡住 2) 清洗阻尼孔,若油液过脏应更换 3) 更换弹簧 1) 清洗阻尼孔,若油液过脏,应更换 2) 修理达到移动灵活 3) 更换弹簧 (2)简式节流阀外载荷变化会引起流量变化 (2)对外载荷变化大的或要求执行元件运动速度非常平稳的系统,应改用调速阀 (2)带有温度补偿的流量控制阀的补偿杆敏感性差,已损坏 (3)油液过脏,堵死节流口或阻尼孔 (2)选用对温度敏感性强的材料做补偿杆,坏的应更换 (3)清洗,检查油质,不合格的应更换 (2)由于管路振动使调定的位置发生变化 (2)调整后用锁紧装置锁住 五、方向阀常见故障及处理如下表: 1、换向阀常见故障及处理 故障现象 (2)电磁铁推动力不足或漏磁 (3)电气线路出故障 (4)电磁铁未加上控制信号 (5)电磁铁铁芯卡死 (2)检查原因,进行修理或更换 (3)消除故障 (4)检查后加上控制信号 (5)检查或更换 (2)弹簧侧弯,使滑阀卡死 (2)更换弹簧 (2)阀芯与阀孔配合太紧 (3)阀芯表面有毛刺 (2)修理配研间隙达到要求 (3)去毛刺,冲洗干净 1) 控制油路电磁阀未换向 2) 控制油路被堵塞 (2)控制油路压力不足 1) 阀端盖处漏油 2) 滑阀排油腔一侧节流阀调节得过小或被堵死 2) 检查清洗,并使控制油路畅通 (2) 1) 拧紧端盖螺钉 2) 清洗节流阀并调整适宜 (2)油温过高,使零件产生热变形,而产生卡死现象 (3)油温过高,油液中产生胶质,粘住阀芯而卡死 (4)油液粘度太高,使阀芯移动困难而卡住 (2)检查油温过高原因并消除 (3)清洗、消除油温过高 (4)更换适宜的油液 1)安装螺钉拧紧力矩不均匀 2)阀体上连接的管子“别劲” 2) 重新安装 (2)弹簧侧弯变形,致使阀芯卡死 (3)弹簧断裂不能复位 (2)阀芯与阀体几何精度差,间隙过小,移动时有卡死现象,故不到位 (3)弹簧太弱,推力不足,使阀芯行程不到位 (2)配研达到要求 (3)更换适宜的弹簧 (2)节流阀加工精度差,不能调节最小流量 (3)排油腔阀盖处漏油 (4)针形节流阀调节性能差 (2)修理或更换 (3)更换密封件,拧紧螺钉 (4)改用三角槽节流阀 (2)电磁铁铁芯不合适,吸不住 (3)电压太低或不稳定 (2)更换 (3)电压的变化值应在额定电压的10%以内 (2)换向流量超过规定 (3)回油口背压过高 (2)更换规格合适的电液换向阀 (3)调整背压使其在规定值内 (2)电磁铁铁芯接触面不平或接触不良 (2)消除故障,重新装配达到要求 (2)液动换向阀,因控制流量过大,阀芯移动速度太快而产生冲击 (3)单向节流阀中的单向阀钢球漏装或钢球破碎,不起阻尼作用 (2)调小节流阀节流口减慢阀芯移动速度 (3)检修单向节流阀 2、多路换向阀常见故障及处理 故障现象 溢流阀阻尼孔堵塞 单向阀关闭不严 锥阀与阀座接触不良 清洗,使通道畅通 修复或更换 调整或更换 轴用弹性挡圈损坏 防尘密封圈过紧 更换弹性挡圈 更换防尘密封圈 双头螺钉未紧固 按规定紧固 3、液控单向阀常见故障及处理 故障现象 1) 阀芯与阀孔配合过紧 2) 弹簧侧弯、变形、太弱 (2)单向阀锥面与阀座锥面接触不均匀 1) 阀芯锥面与阀座同轴度差 2) 阀芯外径与锥面不同心 3) 阀座外径与锥面不同心 4) 油液过脏 1) 修配,使阀芯移动灵活 2) 更换弹簧 (2) 1) 检修或更换 2) 检修或更换 3) 检修或更换 4) 过滤油液或更换 (2)控制管路接头漏油严重或管路弯曲,被压扁使油不畅通 (3)控制阀芯卡死(如加工精度低,油液过脏) (4)控制阀端盖处漏油 (5)单向阀卡死(如弹簧弯曲;单向阀加工精度低;油液过脏) (2)紧固接头,消除漏油或更换管子 (3)清洗,修配,使阀芯移动灵活 (4)紧固端盖螺钉,并保证拧紧力矩均匀 (5)清洗,修配,使阀芯移动灵活;更换弹簧;过滤或更换油液 4、压力继电器(压力开关)常见故障及处理 故障现象 (2)电气线路故障 (3)阀芯卡死或阻尼孔堵死 (4)进油管路弯曲、变形,使油液流动不畅通 (5)调节弹簧太硬或压力调得过高 (6)与微动开关相接的触头未调整好 (7)弹簧和顶杆装配不良,有卡滞现象 (2)检查原因,排除故障 (3)清洗,修配,达到要求 (4)更换管子,使油液流动畅通 (5)更换适宜的弹簧或按要求调节压力值 (6)精心调整,使触头接触良好 (7)重新装配,使动作灵敏 (2)装配不良,动作不灵活或“别劲” (3)微动开关接触行程太长 (4)调整螺钉、顶杆等调节不当 (5)钢球不圆 (6)阀芯移动不灵活 (7)安装不当,如不平和倾斜安装 (2)重新装配,使动作灵敏 (3)合理调整位置 (4)合理调整螺钉和顶杆位置 (5)更换钢球 (6)清洗、修理,达到灵活 (7)改为垂直或水平安装 (2)膜片碎裂 (3)系统冲击压力太大 (4)电气系统设计有误 (2)更换膜片 (3)在控制管路上增设阻尼管,以减弱冲击压力 (4)按工艺要求设计电气系统 (来源:互联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