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工程机械制造商融资租赁热潮背后的隐忧

工程机械制造商融资租赁热潮背后的隐忧

      2011/12/17 13:10:27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43

中国阀门网

        近年来,随着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几大制造商纷纷成立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被媒体当作是工程机械市场最红的“热词”而反复提及。融资租赁究竟是什么,各大工机厂商在“一窝疯”成立融资租赁公司所带来机遇和挑战又是什么呢?厦门海翼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卓成德在近期举行中国工程机械租赁业发展论坛上的一席话,对以上问题作了深入剖析,发人深思。

  融资租赁又称设备租赁或现代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针对工程机械制造商来说,融资租赁具有融资、促销、投资和资产管理四大功能。
  
  虽然融资租赁可以给工程机械制造商带来上述益处,但万物发展总存在两面性,融资租赁也违背不了这一自然法则。卓成德指出,工程机械行业制造商在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过程中主要会面临以下五个问题。
  
  其一,制造商营销与融资租赁部门之间关注点不同。工程机械制造商营销部门关注的是如何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特别是有了融资租赁这一信用销售工具以后,更是如虎添翼。而融资租赁部门不仅要帮助营销部门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自身的业务规模,还要按照科学规范的办法控制风险,因此双方的矛盾是与生俱来的。其二,融资租赁占比多高为宜。从几大工机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可以看出,融资租赁占其总销售的比例基本在20~40%之间。结合制造商现金流状况、经销商的信用销售习惯、当地用户的接受程度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最合适占比标准以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其三,社会对融资租赁的认知度。自卡特彼勒将融资租赁销售方式正式引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以来,经过近10年的努力,社会已普遍接受这一先进信用销售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甚至包括行业内部分制造商、经销商对融资租赁存在不同程度的一知半解或误解。这对融资租赁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困扰。其四,二手设备退出问题。在实务操作过程中由于用户逾期而退回来的机械如何处理?这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二手设备的再销售或经营性租赁方面为用户及经销商提供资金支持,帮助经销商快速盘活资产,尝试与主机厂一起构建二手设备交易平台,是融资租赁公司工作重点。其五,风险承担问题。现在国内厂商系融资租赁大都采用经销商或主机厂承担回购义务的运营模式,也就是由经销商承担100%的责任。但我国工程机械制造商旗下融资租赁公司只处在初期发展阶段,随着运营模式、信用和资产管理不断完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销商应采用不同的风险承担方式。
  
  针对目前工程机械融资租赁所面临的困难,卓成德认为作为融资租赁公司应该秉持“三要三不要”来面对和解决问题。首先,不要照搬照套,不要过分迷信权威。融资租赁在中国应用于工程机械行业的时间不是太长,各企业大都在摸索阶段。每家企业情况各不相同,别人成功经验不一定合适自己对,所以不要照搬照套。在发展过程中,与同行多交流,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走自己的路。各制造商的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建立一些沟通机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其次,不要惧怕困难。现在融资租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不是太好,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税收政策正完善中,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工程机械行业长期形成的恶性竞争,融资租赁从业人才缺乏,“资金瓶颈”很难突破,租赁资产的二手交易平台缺失,给日常的经营管理,特别是债权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面对这些实际困难,一方面要积极与同业一起推动行业的规范与发展,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给予化解,深入市场,研究用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与营销部门协动起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第三,不要拘于现状。融资租赁公司不能成为按既定流程放款的工具,对经销商管理、业务模式,债权与物权管理要有创新,要善于运用金融服务的特点对主机厂的市场开拓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来源:互联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