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模具产业集聚发展成为行业发展新特点

中国模具产业集聚发展成为行业发展新特点

      2012/1/4 19:17:50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98

中国阀门网

现在我国已经成模具生产大国,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行业的销售量(含内销、外销)已接近2500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数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国的模具工业体系已基本完善。
  
  首先,各模具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已然呈现。比如汽车覆盖件模具企业有四大家,大型塑料模具企业首推海尔模具,精密冲压模企业包括了国盛、华富等,他们都起到了引领行业进步的作用。
  
  同时,模具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按照产品的材料和成形方法,模具分为10大类,主要有冲压模、注塑模、压铸模、锻模、玻璃模等。目前模具的结构比例为冲压模和塑料模各占40%左右。国际模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模具产品结构类型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模具产业综合水平。过去,我们冲压类模具一度占到了行业的70%,现在我国的产品结构构成与发达国家的比例基本一致。
  
  此外,近年来模具产业集聚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新特点,形成了昆山、无锡精密模具产业集群生产基地;泊头、芜湖汽车模具产业集群生产基地;宁波、黄岩、深圳、东莞大型精密模具产业集群生产基地。据国际模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百辉调查,现在全国已建成或初具规模的模具园区约达50多个左右。特别是为模具制造配套服务的体系日趋完善,从模具材料、加工设备、加工刀具、专用软件开发到模具设计都形成专业子产业,这为我国模具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从总体来看,我国模具行业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模具开发和生产方面,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并行工程和项目管理等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强了对工作流的控制,缩短了模具开发的周期。在专业化生产方面,发达国家更为普遍。在新技术研发创新方面,包括成形方法创新、成形品质改善创新、新材料成形技术的创新上,我们还没有掌握主动权,基本上是跟着发达国家技术发展的后面。
  
  模具装备制造工业强国梦想
  
  一个国家的工业要振兴离不开先进的制造技术,而模具无疑应该排在先进制造技术的首位。所以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模具必须先行。

  从汽车的心脏发电机的缸体压铸到汽车车身冲压件,从新材料超强钢板热压成形模,到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都需要模具带动。可以说模具装备是汽车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在家电行业,模具工业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比如一台冰箱的制造需要150~200付模具、一台空调需要50付左右的模具、一台洗衣机需要60付左右的模具,还有大量的小家电 仅海尔公司一年采购的6000付左右模具金额就达5亿多元。
  
  据介绍,在海尔模具公司,有一个地方一般是不对外开放的,这就是产品设计研发中心。他认为,海尔公司的产品能快速推向市场的关键就在于海尔模具公司与海尔公司产品设计研发实现了一体化,这就为海尔公司的新产品推进速度提供了宝贵时间。
  
  以上只是在民生方面,实际上在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的航空航天等行业模具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航空制造领域对轻量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满足这一需求,就必须在钣金装备以及飞机内饰上做功课。
  
  飞机上都有送餐饮的推车,过去一直是板材组成的,现在在研究能否用塑料替代的可行性,这就对塑料材料和模具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该塑料必须强度大、阻燃、防烟雾、易散热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一架飞机仅内饰件模具就在200套,模具制件产值可达1亿元。现在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正在组织相关企业针对飞机内饰件的材料选用、产品结构分析与设计、模具设计制造和最终产品组装整套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实现飞机内饰件成套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由于模具成形的产品精度高、一致性好、外形美观,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飞机、船舶和高速列车等设备的结构和内饰件制造中。加之生产过程可实现高效、大批量且节材、节能,所以模具也常被人们誉为现代工业生产之母。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中国模具 产业 新特点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