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资本与制造业对接 中小机床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资本与制造业对接 中小机床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2012/1/7 11:17:10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48

中国阀门网

 2011年末,由浙江建华集团投资兴建的…短信彰显“龙”之精神祝福新年开拓腾飞“机电杯”挺进投票阶段评选活动持续升温肖艳琴“死而复生”五金机电莫让概念炒   尽管2011年上半年机床工具行业延续了上年的火爆局面,企业在手合同也呈增长态势,但流动资金的紧缺仍影响到了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生产,尤其是下半年受大环境影响,信贷难度增加,部分企业的资金链面临断裂危机。

    在如此情况下,行业企业应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谋求资本回归产业化,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在机床工具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单凭这些企业自身的积累,力量难免薄弱,只有依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才能更好地助推企业发展。

    资金短缺现象普遍存在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会出现融资困难的现象,机床工具行业也是如此。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额度过大,很多中小机床工具企业仍旧面临流通资金紧张、缺乏核心设备投资资金等主要问题。

    例如,台州新潮珩磨设备有限公司自创立开始就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尽管现在已是国内领先的珩磨机生产企业,市场份额也逐年增加,但在新产品研发投入和核心设备采购方面仍存在资金缺口。而温岭大森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和研发规模,但薄弱的基础使得公司的上升空间有限,在通过科研合作向高端设备制造商转型的过程中,核心制造母机的采购成为主要难题。

    对中小企业而言,信贷作为解决资金问题主要解决途径之一在2011年并未起到有效作用,国家在金融领域的不断调整使得中小企业更难获得贷款,而小额贷款公司的利息又居高不下。在信贷难度增大的情况下,中小机床工具企业要解决资金紧张的难题,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银行贷款的增加,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依靠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带动企业发展。

    优质企业引起创投资金关注

    面对中小机床工具企业资金紧缺的困局,尽管有当地银行在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中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温岭农村合作银行通过扩展服务网点,提高单一企业的贷款额度等措施为企业提供服务。但近年来国内持续稳健货币政策使得各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量是限定的,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新增贷款少之又少。

    行业内有不少通过引入创投资金或是上市获得大量资金支持的案例可供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借鉴。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波就认为资本运作在厦门金鹭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通过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融资,金鹭获得了向上下游产业延伸的充足资金,2011年更是投资6亿元扩大了切削刀具的生产,而外资的入股和西方先进管理理念的介入也促使金鹭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层面的变革。

    租赁成设备投资新渠道

    设备投资是造成中小机床工具企业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机床工具产业的扩大需要资金的大笔投入,尤其对精良设备的投资更是必须,但进口设备的高价格往往抽空了企业的流动资金,核心设备投资过大影响企业发展。

    企业在购买必要的核心设备时,除了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等方法自筹资金,现在还可以通过设备租赁的方式完成投资。“租赁可以解决设备投资资金难题。”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市场开发总监李建鹏表示:“从国际上看,设备租赁正在成为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新的发展方向。在德国和日本,机床销售中以租赁形式达成的交易已经占到25%左右。”

    李建鹏认为,在企业的产品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核心加工母机的投资是必然要涉及的,而寻求租赁公司帮助是除自筹资金之外的新途径。主要还是因为达成设备租赁的手续简单,企业承担的费用也略少于银行贷款,但对企业的要求却没有银行那样严格。“一般情况下,只要主动配合,一家实际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总投资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并在未来3年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可以在一个月内得到有效资金投放,帮助企业获得扩大生产必须的设备。”李建鹏如是介绍。“用户对设备的选择完全是自主的,且只需要支付设备投资总额的30%,剩余资金由租赁公司承担,同时企业依旧享有设备所有权和各种优惠政策,只需要在盈利后逐月还清本金和利息即可。”

    中小企业在面临资金紧张时,相比较向借贷困难的银行求助,手续简单安全,费用更低的设备租赁无疑成为众多中小企业设备投资时的另一个有效融资途径。

(来源:互联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