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最近,浙江欧拉姆阀门公司引起了国家级媒介高度关注,继中央电视台13频道(新闻台)2011年12月5日在晚上8点30分的黄金时间《东方时空》节目中播出:有关浙江欧拉姆阀门科技有限公司创新转型5分钟专题的采访报道后,《经济日报》于2012年1月12日在第9版企业报道专版头条刊载:本报记者:张玫、通讯员:乐韵采写的标题报道:“温州企业欧拉姆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做专做精迎来订单不断”专题通讯,接着,《中国工业报》又于2012年1月12日在第6版通用机械专版中刊载了本报特约通讯员:盛根林采写的标题为:“浙江欧拉姆阀门公司创新之路受央视关注”的专题报道,随后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等国家主流媒介相继转载有关欧拉姆阀门的专题报道,并再次聚集浙江欧拉姆阀门公司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一家阀门企业在国家级媒介如此密集宣传报道,还是不多的,也为浙江欧拉姆阀门大增了知名度.
为此公司董事长金志远说,这是媒介给他们企业新年第一份礼物,感谢媒介对他们企业的高度关注。表示:新年中企业生产和销售将会有更新的发展与进步,在转型升级中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盛根林)
附:《经济日报》2012-01-12 刊载稿:
温州企业欧拉姆:做专做精迎来订单不断
[提要] 编者按作为浙江中小企业的代表,欧拉姆公司规模不大,历史也不长。欧拉姆的故事告诉我们:好企业贵在做专做精主业,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形成较强的比较优势。”金志远告诉记者,专利带来客户信任、市场认可,让欧拉姆产品从行业内的“价格战”中脱颖而出。
转载网址:http://www.ce.cn/cysc/newmain/pplm/qyxx/201201/12/t20120112_21100109.shtml
附:中国工业报刊载稿:
浙江欧拉姆阀门公司创新之路受央视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盛根林 发布时间: 2012年1月12日
12月5日,中央电视台13频道在晚上8点30分的《东方时空》节目中播出了有关浙江欧拉姆阀门科技有限公司创新转型的采访报道。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出现了新的问题。为了展示中小企业发展求生存的创业之路和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启动“中小企业发展巡礼”系列报道。工信部向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推荐了20家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其中浙江三家,欧拉姆阀门科技有限公司是温州惟一一家获得推荐的企业。在这20家被推荐的企业中,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分别选择了不同行业的6家中小企业,欧拉姆阀门科技有限公司以其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典型性,成为浙江省惟一一家入选采访拍摄目录的企业。
在浙江永嘉县1000多家阀门企业中,成立于2005年的欧拉姆阀门可以说还算是个小孩子。但是五年来,这家仅有105名员工的小阀门厂,硬是凭借不断的创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经历了近年金融危机后,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克服重重困难,在主业上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挺了过来,年产值也从几十万元跨越式发展到了上千万元。特别是在新产品研发上可谓硕果累累,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欧拉姆已经上报了13项专利申请,9项申报成功,还有4项正在申请受理过程中。
据永嘉县科技局相关专业人士介绍,根据近些年相关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在同规模的企业中,能有四五项专利就不错了,有的成立几十年的企业连一项专利也没有。
没有自己的产品,永远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该公司董事长金志远说,企业起步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模仿别人的产品,瓯北的同行已经是多如牛毛,更别说国内其他地方的企业的竞争。利润的单薄使得很多企业举步维艰,因此他特意高薪引进高级工程师、技术人员,全面提升欧拉姆的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旋启式止回阀”是欧拉姆拿到的第一个专利,外观、工装夹具、结构等多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而这项专利的获得也让欧拉姆不再陷于低档次、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之中。技术的改进带来高额回报,也提升了整个企业的产品档次,同时也为“欧拉姆”这个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
欧拉姆选择了先练内功,在质量和产品研发上下功夫。在“CRM客户管理系统”和“仓库管理系统”的贯穿执行后,欧拉姆的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每年年底欧拉姆公司都会专门抽调人力负责客户满意度调查,去年的调查结果客户满意度高达97%。欧拉姆将每一个客户、每一个订单都认真对待,在客户眼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金志远说,一个品牌的树立是长期坚持下来的结果,但要毁掉一个品牌却只要几件产品。
“先做专做精,再做大做强”是欧拉姆阀门始终贯彻的企业发展宗旨。在未来三年他们还计划投入1000万元资金,购置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并预备在2012年设立陶瓷阀门研发中心,将企业产品水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来源:中国泵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