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重庆地源热泵发展迅速 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重庆地源热泵发展迅速 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2012/2/5 12:43:39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75

中国阀门网

 内容摘要:大力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重庆推广地源热泵的最大优势是地下多为砂岩,密度大、导热系数高,地下埋管换热性能比北京、上海高出15%~20%。有数据表明,重庆采用江水源热泵机组较常规空调系统节能30%左右。
  
  地源热泵发展迅速
  
  早在2006年,重庆南江地质队就看到了地热资源的利用前景,专门成立了地能公司,开始了地热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并与重庆大学等院校合作,进行了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的项目实践和试验。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的中冶赛迪综合办公楼,就是利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该项目已于2008年12月开始运行,运行情况良好,节能达30%左右。
  
  2009年,重庆市被确定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2010年,巫溪、云阳被确定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目前,重庆已有渝中区化龙桥项目B3/01地块、开县人民医院业务综合楼、珠江.太阳城和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集资楼等项目入选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获得了约3000万元的国家财政资助。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片区不久前被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示范区",获得中央专项财政补助资金。两江新区自成立之初便确立了生态宜居的发展思路,结合紧邻嘉陵江、区域内地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向国家申请开展以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集中连片推广示范,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同时,重庆市不断加大补贴的力度。《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利用可再生能源热泵机组的空调,按机组额定制冷量每千瓦补贴800元;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生活热水的高温热泵机组,按机组额定制热量每千瓦补贴900元。
  
  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创新为其提供了支撑。重庆市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情况在国内位列前茅。据介绍,国内第一个地源热泵研究的国家课题,是"九五"期间在当时的重庆建筑大学完成的。2011年4月,《重庆典型地层条件下竖直埋管传热特性与地源热泵运行效能研究》课题通过了重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在地下温度常年监测、岩土热物性测试仪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除此之外,重庆市建委负责的《重庆市典型地层地下换热器传热特性及规律研究》已结题通过验收。此外,西南地区首台岩土热响应测试仪等一系列设备的研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掌握典型地层条件下地温分布与变化规律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测试手段,填补了重庆地区地源热泵应用中有关岩土体基础特性数据的空白,为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提供了准确的设计依据。
  
  项目成效显著
  
  重庆江北城CBD水源热泵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整个江北城CBD区域规划建筑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项目在嘉陵江岸设置两个能源中心,对江北城CBD区域约23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实施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
  
  两个能源中心夏季高峰时段冷却水量分别为9000m3/h和8000m3/h,共需1.7万m3/h,需水量巨大。根据勘察结果,决定采用渗滤取水和渗渠取水相结合的综合取水方式。该项目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通航论证、行洪论证和水资源论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水源热泵供冷供热项目。
  
  在面积4.5万平方米的重庆骑士医院,共选用了7台风冷冷热水机组做为冷热源。即使气温高达50℃,机组也能安全稳定运行。夏季制冷运行时,机组通过回收冷凝废热,加热生活用水,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该系统具有节能、省钱、灵活、环保的特点。可根据工程负荷的大小,自由选择装机容量,实现多模块联机集中控制,系统在微电脑的控制下根据负荷的实际需求进行多级能量自动调节。

(来源:互联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